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科院水业专家最新成果登本领域顶级刊物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病原微生物健康风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布在国际环境科学界顶级期刊《Environ. Sci. Technol.》杂志上。这一项目的领导者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杨敏研究员,其1985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1992年获得日本广岛大学工学研究系,工学化学博士学位,现任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病原微生物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在人群中内链式传播最后导致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因此是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关注的重要对象。水介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特别是隐孢子虫直接导致1993年3-4月美国Milwaukeee州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12

  • 我科学家破解人类长寿基因

    近日,中国深圳生物学者破解了迄今为止最复杂的基因组之一人类长寿因素水合氢键能。此项突破意味着中国养生课题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包括创造更多长寿人群。这甚至还可能意味着今后人类长寿不再是个梦想。中国深圳生物学者吴江隆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历经6年,考察了中国老龄委评定的中国十大长寿之乡,包括:广西巴马、新疆南疆、广东佛山三水、江苏如皋、四川彭山县、湖北钟祥、四川都江堰、桂林永福、湖南麻阳和广东梧州岑溪各地,从气候、地理地貌、环境污染、饮食结构、民族风俗差异等分析,发现长寿人群聚居地的居民身体都具有一种柔和的能量。而将具有“和”能的食物带出长寿地后也会丧失其长寿因素,而这种现象的主要特性还表现在寿乡人离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1-08-12

  • 港大Nature、PNAS文章解析甲型H1N1流感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大学巴斯德研究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及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科研人员在新研究中破解了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在人类间传播的基因因子秘密。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据介绍,由于流感病毒在雪貂间传播情况与人类最为相似,因此在新研究中,科研人员选取了雪貂作为研究人类流感病毒传播的动物模型。研究团队选择了全球多种主要且具代表性的H1N1流感病毒放于雪貂间进行传播试验,以评估这些病毒株经由飞沫传播的可能性。结果显示,这些代表性的病毒中,唯有一种含欧亚型H1N1流感基质蛋白基因(M)的北美型流感重组病毒株具有少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11

  • 内蒙古农业大学,华大基因联合发布4个全基因组序列

    生物通报道:来自内蒙古的消息,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宣布阿拉善双峰驼、蒙古羊、蒙古牛和蒙古马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已于8月9日绘制完成,这标志着我国的家畜种质研究进入基因组水平。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独立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古高原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项计划立项起始于2010年,项目的设计包括蒙古高原特色动物基因组研究和蒙古高原特色植物基因组研究。在先启动的蒙古高原特色动物基因组研究项目中,包括蒙古羊、蒙古牛、蒙古马和阿拉善骆驼4个物种。这也是华大基因“千种动植物基因组计划”的启动项目之一。蒙古高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1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连发两篇Nature Genetics文章

    生物通报道  近期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在肝癌和食管癌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接连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tics)杂志上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In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 chromatin remodeling gene ARID2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Nature Genetics doi:10.1038/ng.903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与肝癌相关的ARID2基因突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11

  • 第二军医大院士候选人最新Hepatology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第二军医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东方肝胆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Arraystar lncRNA芯片(长链非编码RNA芯片)对肝癌及癌旁组织进行系统性筛查,发现lncRNA-HEIH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的肝癌(HC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Hepatology。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第二军医大学孙树汉教授,孙树汉教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基础部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子遗传学研究,发表科研论文多篇,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多个课题。这项研究就获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11

  • 上海生科院2011多篇权威杂志文章解析手足口病

    生物通报道  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但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性疫苗或治疗性药物。自2008年以来,我国儿童中手足口病流行趋势越来越严重。仅2010年,国家卫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内地共发生1,774,669例手足口病病例,造成905例死亡和超过2万例重症。因此深入了解手足口病病因机制及发生发展规律,尽快研制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保障中国儿童的生命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手足口病研究中获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论文发表在多个国际权威杂志上。Irregular poliovirus vaccination c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11

  • 同济大学《Journal of Immunology》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10多年来药物研发的费用呈指数增长,而上市的新药(全新化学实体)呈急剧下降趋势。科学家也在不断探索药物研究的新策略和模式。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开发老药的新治疗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新药。近日来自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了一类抗哮喘老药新用途。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著名的免疫学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课题组长,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模型建立II部主管谢欣研究员,她同时还是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于GPCR的新药发现及机制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11

  • 浙大博导最新文章获干细胞临床应用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构建了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并证实了这一结构对骨缺损的修复功能以及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抗排异作用,为将来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骨临床应用试验奠定了研究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Eur Cell & Mater上。这项研究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生宗晨在导师王金福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王金福教授早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现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和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及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11

  • 浙大,首都医科大接连发表Nature子刊综述

    生物通报道: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其旗下的各大子刊也是各个领域中的顶级杂志,近期来自浙江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分别在Nature子刊上发表综述,介绍了Hippo信号通路的新研究进展,以及高血压饮食相关综述。在第一篇文章中,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研究院,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结合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系统综述了Hippo信号传导通路组成及调控机制,并重点对器官大小和组织再生调控过程中细胞极性蛋白和细胞粘附蛋白对Hippo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及机制进行了综述和探讨。生物体中组织器官大小和体积的调控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H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10

  • 7,8月复旦大学接连发表多篇Cell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在刚刚出炉的2011亚洲大学排名中,复旦大学名列21位,大陆高校中紧跟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可见其实力不可小窥。近期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捷报频传,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生物学杂志Cell旗下的子刊上。Histone Demethylase UTX-1 Regulates C. elegans Life Span by Targeting the Insulin/IGF-1 Signaling Pathway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机生物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10

  • Nature China热点推荐西南大学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本期的推荐研究文章包括:Zhang, M. et al. Spatiotemporal manipulation of auxin biosynthesis in cotton ovule epidermal cells enhances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Nature Biotechnol. 2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10

  • Hepatology发表应用Arraystar LncRNA芯片研究肝癌文章

    第二军医大学孙树汉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肝癌研究,许多实验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此次研究利用Arraystar lncRNA芯片(长链非编码RNA芯片)对肝癌及癌旁组织进行系统性筛查,发现lncRNA-HEIH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的肝癌(HC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发表在Hepatology。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本身不编码蛋白、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RNA分子,但是它可以在多种层面上(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等)调控基因的表达。LncRNA起初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噪音”,是RNA聚合酶II转录的副

    来源:康成生物

    时间:2011-08-10

  • 深圳在生物育种方面跻身全国前列

    被袁隆平院士赞誉的“3G育种技术”将在深圳实现产业化;农作物基因研究取得阶段性突破,种子可能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和快速培育;杂交水稻、抗虫棉、航天育种技术在全国开花结果,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深圳在生物育种方面已跻身全国前列。   从“经验育种”到“精确育种”——“3G”杂交水稻有望在深圳培育成功   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及其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第一代育种技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袁隆平将育种技术进一步完善,取得了更高的亩产,育种技术走到第二代。但第二代杂交水稻的育种却碰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对制种田的温度要求非常苛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造成制种的失败。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11-08-10

  • 本期Science 两篇大陆学者文章

    生物通报道:8月5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刊登了两项中科院的最新成果:DNA去甲基化机制研究的重要进展,以及大陆环境科学钻探工程研究的新突破。在第一篇文章中,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DNA中的5mC和5hmC都可以被Tet家族的双加氧酶进一步氧化为第7种碱基:5-羧基胞嘧啶(5caC);此外,胸腺嘧啶DNA糖基化酶(TDG)可以特异性地识别这一新的碱基修饰形式,并将其从基因组中切除。在高等生物的基因组DNA中除含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四种常见的碱基形式外,还含有胞嘧啶的修饰形式:5-甲基胞嘧啶(5mC),被称为第5种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09

  • Nature Genetics同期发表中国两项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期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分别在肝癌及膀胱癌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两篇研究论文同时在线发表在8月7日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In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 chromatin remodeling gene ARID2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Nature Genetics doi:10.1038/ng.903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与肝癌相关的ARID2基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09

  • 上海生科院Cell子刊发表封面文章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机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组蛋白H3H27me2/3去甲基酶UTX-1/UTX对衰老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于2011年8月3日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该杂志同期以preview的形式对这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文章的通讯作者为现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机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的韩敬东教授,韩敬东实验室博士生金春钰、李静、博士后Christopher D. Green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09

  • 华东理工大学973项目成果登国际权威期刊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华东理工大学以及上海生物信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蛋白质组学顶级期刊《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MCP,2010年SCI影响因子为8.35)上发表了题为“Feature-matching pattern-bas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for robust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论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张嗣良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华东华工学院抗生素制造工学专业,长期以来以微生物反应与发酵工程为研究对象,取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09

  • 中科院两PI携手权威杂志再发文章

    生物通报道: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受宜和张劲松课题组展开合作,NEK6激酶调控植物生长及胁迫反应和乙烯合成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The Plant Journal》杂志上。前期的研究表明,烟草乙烯受体基因NTHK1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导致转基因植株具有盐敏感的表型。对于NTHK1转基因植株的芯片分析发现,NEK6基因在转基因株系中下调,因此对该基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NEK类激酶具有保守的N端激酶结构域。在动物和真菌中该家族基因参与了细胞周期G2期到M期的转换。在拟南芥中,前人的研究表明NEK6可能参与调控表皮细胞的形态建成,但其它作用尚不清楚。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09

  • 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染色质重塑与膀胱癌关系,为癌症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2011年8月8日,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导完成的研究成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染色质重塑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Frequent mutations of chromatin remodeling genes in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在线发表(http://www.nature.com/ng/journal/vaop/ncurrent/abs/ng.907.html),该研究指出染色质重塑异常可能是导致膀胱癌发生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膀胱癌的诊断、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1-08-09


页次:1581/2138  共42754篇文章  
分页:[<<][1581][1582][1583][1584][1585][1586][1587][1588][1589][159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