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澳大利亚称发现153种与精神病有关的基因

    [AD340X300]新华网堪培拉11月26日专电(记者许博渊) 澳大利亚墨尔本精神病研究所今天宣布,他们发现了与精神病有关的153种基因。           澳联社援引墨尔本精神病研究所副教授布雷恩·迪安在澳医学卫生会议上的话说,精神病是某些基因工作不正常引起的,搞清楚这些基因将对精神病的治疗产生革命性作用。迪安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了解到其中哪些基因对发病起重要作用。(完)         摘自:新华网

    来源:

    时间:2002-11-27

  • 日本开发粒子线治疗癌症新系统

    [AD340X300]新华网东京11月25日电(记者何德功)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近日开发出使用放射线的一种粒子线治疗癌症的系统,该系统对核领域应用的粒子加速器进行改良,再辅以检查器械,利用现有加速器技术,用粒子线集中照射病灶部位杀死癌细胞。 据《日经产业新闻》25日报道,这一系统由直径6至7米的加速器和照射装置构成,在照射病灶部位时放出粒子和质子,粒子可达到体内30厘米深处。粒子线只对准病变部位,对正常组织不构成伤害,因此和X等放射线相比,治疗效果更好,而且没有副作用,治疗时间只需15分钟,病人不必住院,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粒子线癌症治疗系统由日本住友重机械工业公司、日立制作所、三

    来源:

    时间:2002-11-26

  • 韩美科学家联合研究 疱疹病毒感染机理被发现

    [AD340X300]本报汉城11月25日电(记者邰举)韩国科学技术院和美国哈佛医科大学联合研究小组25日发表声明称,他们在全球首次揭示了疱疹病毒破坏免疫系统的机制。韩国科学技术院崔准镐教授(译音)及哈佛医大的郑在雄(译音)教授领导的共同研究小组获得这一发现。有关论文发表在《免疫》杂志上。            此前,科学家们已知道疱疹病毒在感染了体内的免疫细胞 T细胞后,通过 Tip基因破坏T细胞的免疫体系,但是并不知道在破坏过程中 Tip基因如何发挥作用。新的研究探明,病毒携带的 p80基因产生的蛋白质能够和细胞内的 Tip基因结

    来源:

    时间:2002-11-26

  • 研究发现一个基因变异有助于抵御疟疾

    [AD340X300]    [生物通讯]一项新研究发现,携带一个特殊基因的“另类”形式的人群一旦感染疟原虫后,抵御疟疾的能力比其它形式的携带者要强。    研究作者指出,这项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感染疟疾后的反应各不相同:一些人症状很轻,而一些人则情况严重甚至死亡。    文章的第一作者、犹他大学以及VA医学中心的Maurine R. Hobbs博士接受路透社健康专栏记者采访时说,她研究的这个基因称为NOS2,起着控制机体一氧化氮的生产的作用。一氧化氮有助于保护机体免遭疟疾寄生虫的损伤,而携带NOS2

    来源:

    时间:2002-11-26

  • 细菌光合作用进化的驱动力:基因横向转移

    [AD340X300]    [生物通讯]研究人员称,细菌吞噬周围环境中的DNA整合到自己基因组中的嗜好是细菌进化的主要机制。    研究指出,早先研究发现的这种形式的基因“横向转移”是使得细菌系谱进化树中的所有全异细菌获得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的驱动因素。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22日期的《科学》杂志上。    “为什么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会象这样沿着系谱的进化树分布?这是一道谜题。”文章的第一作者、亚利桑娜州立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Robert Blankenship说道。其他作者还包括来自康涅狄格大学和I

    来源:

    时间:2002-11-26

  • 仅差一难题 我国克隆熊猫成功在望

    [AD340X30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克隆大熊猫研究小组首席科学家陈大元教授在此间透露,我国距成功克隆大熊猫只差最后一个难题了。         他说,克隆异种大熊猫研究有异种核质相容、囊胚着床和克隆个体3个难题,目前已经攻克前两个,若制备的胚胎能够在异种动物体内全程发育,克隆大熊猫就有可能成功了。         陈大元教授在近日举行的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庆典会上说,我国科学家用克隆出的异种大熊猫胚胎,在家猫身上进行了实验,经过DNA检测,证明胚胎已经在家猫体

    来源:

    时间:2002-11-26

  • 美一项研究发现癌细胞也能克隆出正常胚胎

    [AD340X300]本报讯(记者王江)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完成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生物试验,他们利用小白鼠大脑癌细胞基因克隆出了正常的鼠胚胎。这是世界上首次用癌细胞进行克隆研究。            一般认为,用癌细胞进行克隆,肯定会得到一个“癌症患者”。可是,美国科学家用自己成功的试验否定了这种认识。试验由美国犹他州儿童研究医院的生物学家汤姆•卡兰完成。他在克隆鼠胚胎时所采用的基本操作方法同克隆多莉羊的方法没什么两样,但克隆对象不再是小羊,而是小白鼠;注入鼠卵细胞中的不是健康的细胞核,而是从肿瘤细胞中

    来源:

    时间:2002-11-26

  • 导致罕见甲状旁腺综合征的基因突变

    [AD340X300]    [生物通讯]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识别出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下颚肿瘤综合征(hyperparathyroidism jaw tumor syndrome,HPT-JT)的基因突变。HPT-JT是是一种罕见疾病,导致甲状旁腺、颚骨和肾脏产生良性肿瘤。患病者有发展出甲状旁腺癌的风险。    突变发生于一个叫做HRPT2的基因上,该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的长臂上。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18日期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我们对这个基因

    来源:

    时间:2002-11-26

  • 乳头瘤病毒如何躲避免疫系统攻击

    [AD340X300][生物通讯]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导致子宫癌的乳头状瘤病毒(papillomavirus)是如何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的。    这项研究检查的是感染牛的病毒类型,但研究人员相信研究结果也会适用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HPV是一种性传播病毒,被认为是导致大多数妇女罹患子宫癌的病因。    这支由英国格拉丝哥大学比较医学研究院的Saveria Campo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希望这项发现能够产生在子宫癌发作的最早期治疗疾病的方法。  &nbs

    来源:

    时间:2002-11-26

  • 科学家终于解开副结核菌基因密码

    [AD340X300]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与国家动物疾病中心(National Animal Disease Center)研究人员,终于解开副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的基因密码,完成基因组定序的工作。  副结核杆菌会引起乳牛产生强尼氏病(Johne’s disease),而会造成牛奶供应来源的健康安全问题。这项定序工作的完成,将会有助于研究人员发展早期诊断出强尼氏病的方法,并研究出预防与治疗此疾病的方法,减少每年乳制品工业在此疾病上两亿元的花费。  研究人员V

    来源:

    时间:2002-11-26

  • 美科学家发展出能抵抗恶劣生长条件的基因改造米

    [AD340X300]    中新网11月26日电 美国的科学家发展出一种能够抵抗恶劣生长条件的基因改造稻米,这种稻米的产量也比较高。       据美联社消息,研究人员已经表示,这种技术将应用在公共领域上,而不会被用来独家出售给商业的种子公司。       研究人员说,这么一来,土壤和气候条件不适合耕种稻米的地方,也能够种植经过改良的稻米。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生物学家试图对抗

    来源:

    时间:2002-11-26

  • 胎儿的基因疾病可在子宫中治疗

    [AD340X300]伦敦皇家学院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会对人体造成不可治疗伤害的基因疾病可在患病婴儿尚未出生时,使用干细胞在子宫里对其进行治疗。         研究人员称,这种基因疗法应在孕妇怀孕10周的时候进行,将健康的基因植入胎儿干细胞中来消除受损基因的影响,以此来治疗疾病。先天性基因疾病会导致胎儿的骨骼发育不正常、代谢紊乱以及先天性肌无力等病症。这种疗法可使患有遗传疾病的父母生下健康婴儿。(靳晓虹)         来源:人民网

    来源:

    时间:2002-11-25

  • 日学者发现传递病原体入侵信息的物质

    [AD340X300]新华网东京11月22日电(记者何德功)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的一个研究小组说,他们发现了生物细胞中一种在抵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有望用于开发防止败血症性休克的药物。这一成果已发表在本周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生物细胞天生具有抵抗细菌等病原体的免疫系统,细胞表面有某种物质能感知细菌之类病原体的入侵,功能类似触角,并能通过细胞内的信息传递物质激活免疫系统。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表面这些能识别细菌发出的信号的“触角”实际上是名为“TLR1”、“TLR2”、

    来源:

    时间:2002-11-25

  • 文特尔的新目标:创造“最小基因组”的新生命(图)

        [生物通讯]从不对自己的目标遮遮掩掩,DNA测序的先锋、前赛莱拉公司总裁J. Craig Venter Jr.日前宣布他已经获得了一项政府资助来创造新生命。根据Venter的发言,美国能源部已授予他3百万美元的资助,在3年内“研制出一条人工合成染色体”。这是利用完全人工的染色体进行生物体自我复制所迈出的第一步。    没人试图做这样的尝试,但几年前Venter开始研究如何剪切DNA以创造出“最小的基因组”--即只有几百个基因的基因组。他曾发表了一篇关于如何用这种方法将生殖道支原体Mycoplasma [AD340X300] g

    来源:

    时间:2002-11-25

  • 专家发现鼻咽癌病发基因

    [AD340X300]广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历时30年的追踪,终锁定鼻咽癌的“元凶”可能是人类第4号染色体上。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世界上所有的恶性肿瘤中,鼻咽癌是唯一被冠以地名的肿瘤——“广东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粗略统计,全世界大约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其中绝大部分病例集中在广东省。在美国的广东移民,鼻咽癌的发病率比当地居民高出20倍。  而在广东,鼻咽癌集中发生在以四会为中心、覆盖珠江三角洲、西江流域、广西梧州等地带,操广州方言者死亡率远远高于其他方言人群,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中,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江西等省份,每年新

    来源:

    时间:2002-11-25

  • 美国要制造"新生物"引发广泛的争论

    [AD340X300]美国塞莱拉公司前总裁克雷格·文特尔21日宣布将发起一项新的研究,目标是利用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制造一种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型单细胞生物。这项研究由于涉及伦理和安全问题而引人关注。            与文特尔联手的有诺贝尔奖得主、遗传学家汉密尔顿·史密斯。美国能源部已经同意为他们的这项研究提供为期三年、总额为300万美元的资助。         这项研究与转基因技术有根本的区别。前者是用完全人工合成的基因组代替天然的基因组;而后者是从天然存在的基因组

    来源:

    时间:2002-11-25

  • 基因育出长命细胞人类寿命有望延长

    [AD340X300]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学博士柳德米拉·奥布霍娃说,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一项新科技将有望使人类寿命至少延长2至3倍。         柳德米拉23日表示,可能不久将问世的这项新技术即使目前尚不能使人长生不老,至少也将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至3倍。         柳德米拉解释说,俄研究人员通过给结蒂组织细胞培养物植入一种特殊的基因,已从中成功地分解出了长命细胞。         柳德米拉同

    来源:

    时间:2002-11-25

  • 法比联合研制生产杆菌性痢疾疫苗

    [AD340X300]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与比利时翰诺根生物技术集团日前宣布,双方已达成联合研制生产杆菌性痢疾疫苗的协议,以尽快推出能够有效预防这种“杀伤力”极强的痢疾的疫苗产品。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比利时的这家生物技术集团将负责生产疫苗原型,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则负责在2003年内对疫苗原型进行适用性和安全性验证。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介绍说,即将生产的疫苗原型是由巴斯德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它主要由弱化的痢疾杆菌组成,不但对人体无害,而且可以使接种者的免

    来源:

    时间:2002-11-25

  • 中国可成功克隆大熊猫生殖激素基因

    [AD340X300]    中国科研人员目前已完成了对大熊猫生殖激素基因的克隆研究,通过这一成果可克隆到与大熊猫生殖相关的基因,由此促进圈养雌性大熊猫发情排卵,提高大熊猫的繁育能力。这是记者23日从正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年会上获悉的。研究成果是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浙江大学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共同完成的。       据大熊猫专家介绍,圈养大熊猫是配种难、受孕难、幼仔成活难的“三难”动物。在圈养条件下,多数雌性大熊猫生殖轴系内分泌失调,不能正常发情排卵,这是造成圈养大熊猫生

    来源:

    时间:2002-11-25

  • 基因敲除小鼠揭示肥胖与糖尿病之间联系的根源(图)

        [生物通讯]肥胖与糖尿病似乎总是携手出现,但有关二者关系的详细分子机制还没有人清楚。现在,研究人员证明肥胖小鼠中有一种关键的酶含量增加,阻止细胞正当利用胰岛素。这个研究结果将脂肪代谢与葡萄糖代谢联系起来,同时也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目标靶。    在美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患有肥胖,面临着糖尿病风险,当机体失去对将葡萄糖从血液[AD340X300] 护送到细胞中的分子--胰岛素的反应能力时,糖尿病就产生了。胰岛素抗性被认为是由于游离的脂肪酸与某些种类的脂肪所释放的其它分子诱发的。这些分子能够加强几种酶的活性,其中包括一种

    来源:

    时间:2002-11-25


页次:1502/1638  共32758篇文章  
分页:[<<][1501][1502][1503][1504][1505][1506][1507][1508][1509][15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