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叶绿素调节基因的确定

     生物通报道: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必不可少的,植物对叶绿素的调节的信息对人们深入了解这个重要过程是很重要的。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种当种子被埋在泥土中时植物开始它们生命的重要基因。这篇文章发表在9月24日的Science上。种子萌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吸水萌动、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胚根突破种皮。种子在黑暗的泥土下萌发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原叶绿素以备破土后使用。一旦出土后见到阳光,幼苗必须快速将原叶绿素转化成叶绿素。文章的作者之一Peter Quail博士说植物幼苗既需要一些原叶绿素来进行光合作用,但同时如果植物积累过多的原叶绿素就会产生光氧化压力,这种压力能够漂白植物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8

  • 全球首条红荧光基因鱼亮相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七届亚洲宠物展会上,记者在邰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的展台前看到了一种全身型红荧光基因鱼,引起许多专业玩家的兴趣。   据该公司国外事业部经理吴岱宜先生介绍,该公司在2001年就研发成功绿荧光青鱼将,今年3月又突破性地培育出全球第一条全身型红荧光青鱼将 ,此次展会是这条红荧光鱼第一次与观众正式见面。   据介绍,这种全身型红荧光基因鱼是将红色珊瑚荧光基因质体以显微注射的方式,注入于鱼卵的动物极或胚胎细胞内,使宿主体内表现出该基因所带来的遗传特性。邰港科技公司研发中心经理林学兼说:“这是用青鱼将 作母体创造出来的全球第一条全身型红荧光基因鱼,我们已经掌握这项技术,现在这种鱼已可

    来源:中国海洋信息网

    时间:2004-09-28

  • 基因突变 抗疟疾药的抗性研究

     生物通报道:疟原虫对氯喹(chloroquine)的抗性已经成为医生和疟疾病人头痛的一件事。一项研究发现,疟原虫中一种叫做pfcrt的基因不仅是造成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性的幕后黑手,而且还可能与其它几种抗疟疾药物的抗性发生有关。这篇文章发表在9月24日的Molecular Cell期刊上。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少数寄生于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目前已知有130余种。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大多数是儿童。在非洲和亚洲,氯喹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直是治疗疟疾的主要用药,现在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使得这种疾病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不断恶化,死亡率有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7

  • 动物如何躲避近亲繁殖

     生物通报道:正如人类近亲结婚常常会生出不正常的后代,大多数动物都会有意无意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研究人员发现雌性红原鸡通过选择与他们的卵融合的精子来避免近亲繁殖。相关文章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网络版上,作者是利兹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Tommaso Pizzari。红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因为这种公鸡和母鸡常常不会离开巢穴太远,因此其近亲繁殖的风险就较大。去年,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观察红原鸡的交配行为时发现,雄鸡在同陌生的母鸡第一次交配时,所排出的精液远比它同熟悉的母鸡交配时多。而且,雄鸡在同鸡冠大、“相貌好”的母鸡交配时会排出更多的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7

  • 癌症靶向治疗的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是人类对付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一般来说,人们因化疗的副作用而惧怕进行化疗。癌症研究人员也一直试图找到可以替代化疗并且不会损伤健康组织的治疗方法。最近,一项针对小鼠和人类肿瘤的新研究可能会使人们达到这个目标。Arap和Pasqualini将这篇文章发表在9月的Cancer Cell上。由于癌变细胞能够很好地隐藏在其它健康组织中,因此使得靶向癌症的药物的设计变得非常困难。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寻找癌变细胞特有的分子标签。去年,德州大学M. 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个研究组确定了一种叫做GRP78的蛋白,这种蛋白只在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而不会在健康组织中表达。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7

  • 德培育出含脂肪酸转基因作物

            鱼类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但一些人却因鱼有腥味而不爱吃鱼。德国科学家最近利用转基因技术,首次培育出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使人们不用吃鱼也能摄入这类脂肪酸。     研究表明,DHA和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鱼类中富含DHA和EPA,植物中却一种也不含。不过,亚麻籽、菜籽油、大豆和胡桃中却含有可以转化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物质,人体可以在酶的作用下将摄入的这些物质合成为DHA或EPA,只是合成效率不高。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4-09-27

  • 破解白杨DNA密码

     生物通报道:森林不仅对保持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非常重要,而且它还为地球上90%的陆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树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国际性的研究组已经成功地绘制出了第一个树木的基因组图谱——白杨基因组图谱。这对树木的特有基因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树木为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并且本身还是宝贵的能源,它能提供木材并且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或许也可以说是它们应对“无法移动位置”的一种手段和无奈。白杨基因组的信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找出控制树木一些特性的相应基因。因为白杨的基因组相对较小(5200万个碱基对),所以研究人员将它作为一种“模式树木”。研究组研究的白杨来自华盛顿州的Ni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4

  • 新发现 细胞凋亡的关键步骤

     生物通报道: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现在,UC Davis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细胞生物学专家确定出与程序性细胞死亡有关的一个基础的细胞事件。这项研究将使人们对两种破坏性遗传疾病有新的认识。相关文章发表在9月17日的Science上。程序性细胞死亡即细胞凋亡是健康个体中的一个正常过程。近年来发现线粒体跨膜电位与线粒体通透性改变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还有人提出了线粒体通透性改变孔道复合物的假说。如果线粒体融合过程出错,错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4

  • 基因治疗 调节基因表达的新颖系统

     生物通报道:控制基因的表达是研究人员一直想掌握的本领。最近传来了一则好消息: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和Harvard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创造出一种新颖且安全的控制基因表达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打开和关闭基因表达。利用这种技术,一个基因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被激活。这项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23日的Nature上。目前的基因调节的方法通常都比较复杂,一般都有一个复杂的三部分系统:一个启动子、一种特定的活化蛋白(使启动子能够开始工作)和一种能够使活化蛋白工作的药物。只有将这三种元件结合在一起,这个调节系统才能打开或关闭基因。但是,这种活化蛋白有可能会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4

  • 大麻可能有助战胜疱疹病毒

     生物通报道:有报道说大麻能够对小鼠的妊娠产生不利影响(详细内容请参阅本网站的《大麻的危害 影响小鼠妊娠》一文)。现在,南佛罗里达医学院的研究报道说,大麻产生四氢大麻酚(THC)可能会阻止几种类型的导致癌症的疱疹病毒的扩散。这些发现刊登在9月15日的BMC Medicine期刊的网络版上,这项研究由Peter Mdedveczky博士领导。疱疹病毒(Herpesviruses)是一群中等大小的双链DNA病毒,有100个以上成员,根据其理化性质分为α、β、γ三个亚科。其中,γ疱疹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是淋巴样细胞,可引起淋巴增生,卡波西氏肉瘤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4

  • 发怒影响健康的分子机理

     生物通报道:很多人发怒时会变得满脸通红,并可能会出现红肿(发炎)等等症状,因此有人将生气当成是一种疾病。目前看来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发怒者的血液中一种与发炎有关的蛋白质水平有所上升。这或许能部分解释为什么易发怒者患心脏疾病的风险较高。Duke大学的Edward Suarez将这项研究的相关文章发表在本月的Psychosomatic Medicine上。 人们已经知道炎症在心脏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研究人员发现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胆固醇水平能够更好地预测心脏疾病的情况。CRP是在一些病理性情况下出现在病人血清中的一种糖蛋白,尤其是在伴有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4

  • 科学家训练老鼠进行地震救援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老鼠习惯于在黑暗环境中活动,它身形灵活,而且嗅觉发达。科学家们利用老鼠的这些特性,正在进行实验培训老鼠在地震等灾难的废墟中帮助搜索救援。   据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老鼠的大脑中植入电极,并将电极与老鼠背上的一个微型无线电传输器相连接,以便把老鼠的大脑活动信号实时发送出去。   全副武装的老鼠进入地震后的建筑物废墟等,可以灵活地穿梭其间。经过几个月的特定训练,研究人员能将老鼠训练得对与人相似的气味异常灵敏。发现了产生这类气味的目标时,老鼠大脑中会产生特定的反应信号,信号通过传输器传送到指挥人员那里,帮助救援人员准确定位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4-09-24

  • 果蝇中存在胰岛样细胞

        继2年前在果蝇大脑中发现功能类似于人胰岛β细胞的产胰岛素细胞(IPC)之后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Kim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Rulifson又发现,果蝇心侧体细胞的功能类似于人胰岛α细胞,因而可将IPC和心侧体细胞合起来视作果蝇的原始胰岛。(Nature 2004 431 316)     心侧体细胞位于果蝇的环腺内。Kim等发现,心侧体细胞不但可表达与哺乳动物体内葡萄糖调节细胞相似的受体和通道蛋白,而且还可产生一种具有高血糖素样作用的脂肪动员激素。进一步的研究还显示,心侧体细胞调节血糖的能力可被磺脲类药物损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时间:2004-09-24

  • 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疫苗

            宫颈癌在全球妇女癌症死亡率中位居第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居于首位;每年全球约20万人死于宫颈癌,其中,80%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现有的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放疗和化疗,疗效有限,毒副作用大。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已经成为一种肿瘤治疗的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因而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我们将靶向技术应用于肿瘤免疫调控,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将宫颈癌抗原蛋白通过靶向技术成功导入靶细胞。这种新型靶向性蛋白疫苗,能够靶向性向免疫调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时间:2004-09-24

  • 将第22种氨基酸遗传密码加入大肠杆菌

     生物通报道:两年前,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人宣布他们发现了第22种遗传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当时,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科学领域。现在,这些研究者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地合成了这种氨基酸——L-吡咯赖氨酸。他们的研究还表明细菌能够将这种新氨基酸加入到新的蛋白质中。这项研究的相关文章有两篇,一篇发表在Nature上,另一篇发表在Chemistry and Biology上。之前,人们一直以为DNA编码的蛋白质只能由20种氨基酸构成。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到现在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第21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和第22种能够由遗传基因编码的氨基酸。这项最新的研究准确地描述了生活细胞中这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3

  • 基因决定智慧?猿的智慧揭密

     生物通报道:人类如何从生物界脱颖而出,成为万物之灵?这个问题也是在人类基因组完成测序之后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许多研究人员正在忙于寻找导致人类进化的遗传变异。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些可能赋予人类较大的大脑和讲话能力的基因。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GLUD2基因可能与猿类(包括人类)的智慧有关。Fabien Burki和Henrik Kaessmann将这篇文章发表在9月19的Nature Genetics上。GLUD2基因编码谷氨酸脱氢酶(GDH),这种酶促使大脑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循环利用。事实上,存在两种GDH:一种通常存在于神经组织中且由GLUD2编码;而另一种由GLUD1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3

  • 留在人类基因中的迁徙印记

     生物通报道: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地球上不断的迁徙着,或许为了征服占领、躲避战祸、免受饥饿,他们背井离乡寻找自己心中的乐土。事实上,这些迁徙在我们的基因中留下了印记,同时也为人类的史前历史研究提供了线索。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历史上男性迁移的范围比女性要广。这篇文章发表在9月19日的Nature Genetics的网络版上。有史以来人类就在不停的迁移着,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变得繁华,而一些曾经繁荣一时的文明发源地则变成只有神鬼眷顾的荒凉地。在这个从未停息过的迁移过程中男女扮演的角色或许也有区别,正如这项新研究发现的一样。 为了研究我们的过去,通常研究人员会分析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3

  • 新发现 结肠癌的关键刺激物

     生物通报道:结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而引起结肠癌的因素也比较多。最近,一项新的研究确定了一种能促进这种疾病发生的一个分子并且揭示出了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的相关文章发表在9月的Cancer Cell上。结肠癌(CRC)在美国是第二大致死癌症。有研究发现饮水中的硝酸盐含量与结肠癌的发生率有关,而小麦中含有的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结肠癌并且常用药物阿司匹林预防结肠癌的效果也相当好。之前的研究也曾找到影响结肠癌的基因。已经知道NSAIDS和其它环氧化酶(COX)抑制剂能够降低CRC的风险(COX 在维持组织内环境稳定,促进细胞生长,抑制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3

  • 致命鼻疽菌遗传密码的破译

     生物通报道:两千四百年前,希波克拉底首次描述马鼻疽症状特征。今天,研究人员破译了这种引起马鼻疽的古老病原菌——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mallei)的遗传密码。在美国内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病菌曾被作为生物武器。这项研究的相关文章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Institute for Genomic Research(TIGR)的William Nierman。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疾病。这种病菌通常对马表现出慢性的感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3

  • 黑猩猩更能够理解竞争

     生物通报道:与合作相比,黑猩猩似乎更能领会竞争的真谛。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寻找食物奖品(事先被藏起来)的黑猩猩能够较好地识别来自它的竞争者的线索。这意味着猿类理解其它动物意图的能力与人类相比要有限的多。研究的相关报道刊登在Animal Behaviour上。黑猩猩是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而它们理解其它动物的意图的能力是猿类行为研究中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实验表明黑猩猩能够感知是否有其它动物和人看到了它注意到的同一个事物,甚至它会将这些东西藏匿起来,但它们领悟帮助讯号的能力则较差。这可能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当然这个结果也很让人纳闷:黑猩猩一般都是群居生活的,应该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23


页次:4180/4349  共86977篇文章  
分页:[<<][4171][4172][4173][4174][4175][4176][4177][4178][4179][418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