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科学家首次绘出牛基因草图
美国农业部6日宣布,科学家首次绘制成功牛基因草图,这将有助于减少动物疾病和改善牛肉及牛奶产品品质。 美国农业部副部长任筑山在一份声明中对此评价说,这是“人类和农业科研方面的一大成就”。基因草图已经输入公共免费数据库,以便全世界的科学家加以利用。 科学家从去年12月开始实施这项耗资5300万美元的国际项目,绘制多种牛的基因图谱。这次绘出的是赫特福德牛基因草图,接着还要进行6个其他品种牛的基因排序。
-
韩国首次建立人造子宫胎盘动物模型
为了进行早产儿在子宫之外的治疗研究,韩国首次建立了人造子宫胎盘动物模型。这将为早产儿生存研究带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 韩国科学技术部9月24日宣布,由朝鲜大学妇科系教授宋昌勋与汉城大学麻醉科系教授李国宪领导的科研小组将妊娠时间为150天的山羊,在第120~130天时通过剖腹产将胎儿与母亲分离,之后放在人造羊水之中,进行了人造子宫胎盘动物模型研究。 据科研小组介绍,人造子宫胎盘技术是韩国国内首次进行的将胎儿放入由体外循环设备与人工肺组成的人造
来源:生命科学研究快报
时间:2004-10-09
-
与多发性硬化症有关的古老病毒
生物通报道: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全世界患者约有100万人,迄今这一疾病还无法治愈。新研究发现一种能够侵染5000万年前灵长类祖先的古老病毒可能与造成多发性硬化症的神经系统损伤有关。这种病毒DNA的一个片断(现在已经整合进人类基因组)能够刺激患类似MS的小鼠大脑中破坏性化合物的产生。这些研究的报告发表在十月份的Nature Neuroscience上。对于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有两种假说:病毒感染假说和自家免疫反应假说。但是自家免疫反应假说缺乏证据。有研究者指出已经发现有许多种感染性物质都与多发性硬化症有关。新的研究表明造成这种疾病的罪魁祸首可能已经藏进了人类DN
-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气味专家”解开人类嗅觉之谜 某天清晨闻到的丁香花独特花香,数年之后仍记忆犹新,这就是嗅觉机能在发挥作用。然而,嗅觉产生机理一直是人类感官中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着有“气味专家”之称,因为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4日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授予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颁奖仪式将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行,阿克塞尔和巴克届时将分享1000万克朗(约合138万美元)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奖金。 “专业”基因辨气味 诺贝尔基金会4日发表的声明中说,人类嗅觉帮助我们
-
三名蛋白质专家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华社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贡诺·厄奎斯特带着两名化学奖评委代表笑容可掬地出席了宣布仪式。由于此前揭晓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物理学奖得主全是美国科学家,因此当厄奎斯特宣布两名以色列人和1名美国人获得今年的化学奖时,全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评审委员会说,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近几十年来生物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白质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却很少有研究人员对蛋白质的降解问题感兴趣。但今年获得化学奖的3位科学家却独
-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幕后英雄”谢世
在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诺贝尔奖得主、英国科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5日在伦敦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7岁。 1962年,威尔金斯与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克里克、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两位科学家因为1953年首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而享誉世界,而威尔金斯在这项伟大发现中的贡献却逐渐被人们遗忘。 1950年,当时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进行研究的威尔金斯利用刚刚发明
-
基因工程生物会导致“基因污染”吗?
几年前,一些杂志引发了一场关于基因工程玉米的白热化争论,认为基因工程玉米中的基因会扩散到环境中,造成基因污染。但是,对生物体之间基因转移的研究还远远没能够证明这种风险的存在。然而,生命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不能完全预料在生物领域我们进行某种活动时将会得到什么结果。 动植物驯化的新途径-基因工程生物(GMOs) 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也是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说来,农业革命主要包括栽培作物和驯养动物的产生。驯化就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动物或植物的遗传特征,使之更符合人类需求的过程。换句话说,驯化其实是对动物或植物的遗
-
预测动脉硬化严重性及敏感性的基因束
生物通报道:能够及早预测病人动脉硬化症的严重程度和敏感性对这种疾病的及早症状非常重要。最近,Duke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人类大动脉中找到了能够预测病人发生动脉硬化症风险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基因束。这些结果将发表在10月的Arteriorsclerosis期刊上。动脉硬化症的特征是血管增厚和堵塞,经过一段时间心脏就无法活动所需的氧气和养料。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因素很多,如饮食、吸烟、胆固醇水平和不爱运动等。研究人员还认为遗传因素在机体对这些外在因素的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与以往的研究不同,研究组采用确定基因束而非单个基因的思路进行研究,这些基因束可能会更好地预测这种疾病的进级。研究人员
-
掌控新生儿呼吸的主控基因
生物通报道:新生儿刚出世不管睁不睁开眼睛首先要做的就是呼吸这个新世界的空气,因此第一次的呼吸对它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确定出一种能够控制新生儿第一次呼吸的主控基因Foxa2。这些发现可能会对有肺疾病或损伤的早产儿和儿童以及成人的治疗有一定意义。这项研究将会发表在10月5日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上。在这之前,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其它一些在肺脏发育中起一定作用的基因,但主控基因Foxa2控制着一些影响胎儿肺脏完全发育以及最终能呼
-
发现巨大潜力的新癌症药物靶标
生物通报道:c-myb基因是一种核内蛋白质类原癌基因。一项研究表明c-myb基因的其中一个功能与白细胞形成密切相关。由Temple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c-myb基因最早是从鸟类成髓细胞增生症病毒分离出来的v-myb同源的原癌基因。c-myb的功能最终依赖其产物所调节的基因。由c-myb基因编码的产物为c-Myb, 它由2到3个约52个氨基酸不完全串联重复序列组成一个高度保守N-端DNA结合区, 含有亮氨酸拉链和螺旋-环-螺旋的结构, 能与DNA序列发生特异性结合
-
炭疽热酶揭示抗生素抗性的秘密
生物通报道:在世界范围内,炭疽菌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潜力的生物恐怖武器。最近,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炭疽菌酶的计算机三维结构图并且这种结构图将有助于解开这种酶的轻微突变使这种菌对磺胺类药剂产生抗性的谜团。这项研究发表在9月的Stucture上。磺胺类药是二氢蝶酸合成酶(DHPS)抑制剂,它能够抑制pABA与DHPS的结合从而抑制叶酸的生成。研究发现,正是由于磺胺类药作用的靶酶DHPS基因点突变,使得酶活性中心结构域形状改变,因而降低了对药物的敏感性。研究组利用X射线结晶学技术结合计算机程序建立了DHPS
-
利什曼虫T细胞能记住它
生物通报道:利什曼虫是一种能够导致死亡和畸形的寄生虫。但是,一直以来研究人员苦于无法研制出能够预防这种感染的有效疫苗,其部分原因是身体的免疫细胞似乎很容易忘记这种寄生虫。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些免疫细胞能够记住它们。这项研究发表在9月26日的Nature Medicine的网络版上,研究的领导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Philip Scott。利什曼虫属于原生动物门肉鞭动物亚门动鞭毛纲动体目锥虫科。其种类多,能够寄生于人、哺乳动物(犬、鼠等)和某些爬行类(蜥蜴等)。已经知道T细胞能够到达寄生虫侵染位点并召集其它免疫细胞进行攻击来帮助机体抵御寄生虫。一旦T细胞与病原物经过一场激战后,它们通常会
-
研究人员确认控制基因体的要素
科学家们已机械性地大量生产有关真菌类到狗狗等各样生物的基因体序列,因而他们不可能很快地放松任何时间。不过,由于基因体序列稍多于固定的化学制品清单(大约多如747飞机的零件清单),科学家们日益将注意力转向了解活生物如何使其基因起作用。 使用酵母菌作为试验研究范畴(ground),麻省理工学院(MIT)及怀特海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首度揭露整个基因体的一切控制要素,此研究发现可能很快衍生出了解人类健康与疾病的新方法。怀特海德生物医学研究所成员兼MIT生物学教授的Richard Young宣称:其实这是人类基因体研究上的下一阶段。 Young与怀
-
化石基因显露生命的形成和功能
古生物学家阅读化石纪录,可以看见动植物的演化历史及表面特征,但是偶尔遗忘了微生物。 现在,藉由日本酵母的染色体,科学家发现了化石基因制造的途径,让研究人员得以了解有机体如何响应环境的要求,而改变它的内在化学成分,以及失去代谢重要糖分的能力。 这项发现显示演化如何依环境的需要,而去除生物不再需要的功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的分子生物学教授表示,人们总认为演化总是向前进,但是,事实上,失去和获得功能是够成演化的二大要
-
人类胚胎干细胞修复猪心脏
生物通报道: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有人支持亦有人反对。但尽管如此,干细胞研究一直不断地取得进展。由Lior Gepstein领导的研究组首次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HES)来修复猪受损的心脏。结果表明这些干细胞能够形成心脏肌肉细胞并且能够整合到活的心脏中修复受损组织。相关文章刊登在9月26日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上。今年7月,韩国研究人员曾经报道说患者自身的干细胞能够修复心脏病发作造成的心肌损伤,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副作用。而且,本网(生物通)也曾有相关报道,详细内容请查看《干细胞治疗心脏病再现希望 干细胞成功修复受损心肌》等文章。在
-
DNA“条形码” 扫描仪鉴定新物种
生物通报道:尽管生物学家一直都希望得到一种能够辨别生物体是否为新种的手持式DNA扫描仪,但是离真正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最近,一种DNA条形编码(DNA barcoding)分子技术的两个检测实验表明这种技术将会成为鉴定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强大的工具。这两个测试的结果分别公布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Biology上和本周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网络版上。条形码技术(barcode)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它是实现快
-
美以两国生物心脏起搏器在猪身上试验成功
最近,由人类胚胎干细胞制成的生物心脏起搏器在猪身上试验成功。这个由以色列和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伟大试验的成功,意味着生物组织可以代替电子起搏器的时代即将来临。 这种生物心脏起搏器中的细胞是从人类早期胚胎干细胞中提取,它们最终可以转化为各种类型的身体组织,包括神经、器官、皮肤和心脏肌肉。这种干细胞还可以治疗多种致命疾病,包括帕金森综合征和糖尿病。 由于这种制成心脏起搏器的生物组织是来自人类胚胎干细胞,所以,起搏器无需靠能源维持,并且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心脏自然结合在一起。试验结果显示,除了在其中的5只猪中,这种生物心脏起搏器在猪的心脏内单独跳动外,剩余
-
日本用脂肪干细胞生成血管
新华社 从实验鼠脂肪中提取干细胞,注入其受损血管周围生成新血管的实验在日本已获成功。 据当地媒体27日报道,日本大阪大学中神启德等研究人员先人为地让实验鼠腿部血管血流受阻,然后把实验鼠分为两组。他们给一组实验鼠腿部注入从其体内脂肪中提取后加以培养的干细胞,另一组什么也不注入。4周后,与未注入脂肪干细胞的实验鼠相比,注入干细胞的实验鼠腿部血流量增加了约15%,血管内皮细胞约为未注入干细胞实验鼠的1.5倍。 另外,研究人员通过试管实验证明,从人体脂肪中提取的干细胞可以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 目前,利用血液和骨髓中的干细胞进行血管再生研究在日本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需要大量血液和骨髓。研究人
-
与DNA复制时序有关的新序列
生物通报道:DNA复制的时序控制对DNA的适时、正确复制非常重要,并且与癌症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与DNA时序控制有关的DNA序列。因为DNA复制时序的变更与癌症有关,所以这一发现将可能有助改善癌症检测的方法。这项研究的相关文章将发表在10月1日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细胞分裂前必须复制DNA,而DNA复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复制的引发、DNA链的延伸和DNA复制的终止三个阶段。复制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阶段。人类细胞中,S期大约持续8个小时,而在酵母细胞中则持续约40分钟。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细胞如何控制复制时序还知之
-
端粒酶与骨癌的复发有关
生物通报道:骨肉瘤是骨癌的一种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尤其好发于青壮年。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发现患骨肉瘤的儿童更有可能在治疗后发生复发情况,而且如果癌细胞表达了端粒酶基因则存活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些发现刊登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骨肉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骨肿瘤。据美国报道其发病率为1/10万;日本统计小儿骨肉瘤发率为7/10万,而且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之比约为1.5:1。研究组用来自44名病人的肿瘤样本确定端粒酶的活性水平。研究人员测定了端粒酶TERT的一部分的mRNA水平。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