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专家认为荷尔蒙生长激素有害健康
欧盟“与公共健康有关的兽医措施科学委员会”23日在布鲁塞尔发表报告说,在畜牧业中使用动物生长激素将会对消费者“构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这是该机构第二次对荷尔蒙生长激素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警告。报告说,专家们对荷尔蒙生长激素进行了17项研究后确认,该机构在1999年和2000年对生长激素存在健康风险的结论是正确的。1988年,当时的欧共体宣布禁止在畜牧业中使用雌激素、睾丸激素、孕激素等6种荷尔蒙添加剂。这意味不仅成员国不能在动物饲料中添加这类激素,而且第三国的进口肉食品也不得含有这类成分。但美国和加拿大对此提出异议
-
美政府对新炭疽疫苗开绿灯
[生物通讯]研究人员上周获悉,经过对一种新炭疽疫苗数年的鼓吹,美国联邦政府终于下决心研制--而且是立即研制该疫苗。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性疾病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4月18日宣布,研究院正参与开发和检测这种候选炭疽疫苗的竟标。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计划与实验机构签订2500剂量的疫苗购买合同填充到国家的紧急储备中。 现今美国唯一批准使用的炭疽疫苗是一种炭疽杆菌生产的蛋白质的混合物。这种被称为炭疽吸收疫苗(anthrax
-
目前世界上三妇女怀上克隆人
据路透社报道,曾公开宣布克隆人计划的意大利妇科专家塞韦里诺·安蒂诺里24日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中称,目前全世界已有三名妇女在克隆技术的帮助下成功受孕。 4月3日,阿联酋英文报纸《海湾新闻》曾援引安蒂诺里的话报道说,一名妇女在他的研究计划下怀孕,但安蒂诺里未透露是否使用了克隆技术。这一报道在全世界激起了强烈反响。在24日的采访中,安蒂诺里拒绝对此报道做出证实或否认,只是称克隆技术使三名妇女受孕成功,其中两人在俄罗斯,一人在某伊斯兰国家,她们已经怀孕6至9周。
-
为建医学研究基因库----英国将大量征集人体组织样品
为增加对一些疾病成因的了解,英国计划通过600个社区诊所,征集100多万英国患者,自愿向英国拟建立的世界最大医学研究基因库捐献血样等组织样品,以弄清遗传和吸烟、喝酒及饮食习惯等环境因素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和影响。预计该计划将由英国医学界、科学界和遗传学监督组织等研讨后实施。计划组织者们希望,人体组织样品可在明年初开始采集。在该计划组织样品征集过程中,患者将首先接受一项自身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如同意参加该计划,将签署一份同意研究人员使用他们提供的有关遗传和生活等方面信息的同意书,然后进行体检并提供血样。参与者的健康状况将被跟踪检测10年。建立遗传信息库涉及个人隐私,因此是一项十分敏感的计划。英国卫
-
全球制药业的发展前景
今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将数百万人类基因片段转而用于新药物靶的的发现。基因芯片、组合化学、高速计算机和人类基因组正在重塑制药业的未来,为它迎接下一个转换浪潮作准备。1976年Genentech公司的诞生被许多人认为是生物技术时代的开始。从早期的蛋白质药物如重组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凝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的问世到现在,已有76个生物技术药物获准,并有超过360个在开发管道中。 2001年绘出了人基因组图,从而开始了制药业和生物技术业之间为鉴别蛋白质和确定它们的相互作用以寻找病因
-
后基因组研究提上议程
在后基因组生命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良好背景下,首届《后基因组生命科学技术国际论坛》于2002年4月19日至20日在中国西安“西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坛”旨在提供一个持续加强国内和国际发展后基因组生命科学技术的交流、沟通和协作机会,为我国生命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生命科学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此次“论坛”由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科技部风险开发事业中心、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北方中心、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东南大学、日本遗传工程研究学会、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科委等十
-
美专家试验骨骼增长蛋白
中国金药网4月23日消息 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医学研究人员目前正测试一种能促进人体骨骼增长的蛋白,如果获得成功,无疑对需要进行移植骨骼的患者带来福音。 据报道,这种称为RUNX或核心约束因子A的蛋白能促进人体骨骼增长,医学专家称其为制造骨细胞“骨胚胞”的“聪明开关”。专家发现,缺乏这种蛋白的转基因老鼠骨骼不会生长。 研究人员称,刺激人体使骨骼自行生长,比从病人身体某一部位或从尸体获取骨骼进行移植这种既痛苦又花钱的大手术更可行。同体植骨手术会导致感染、失血,而移植尸体骨骼会出现排斥或感染疾病。此外,使用胶骨、金属骨、瓷骨等进行骨骼移植虽
-
中国科学家已向国家提出“虚拟中国人”计划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三日电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田捷教授今天在此间透露,中国科学家已向国家提出了“虚拟中国人”计划,以提高中国整体医疗水平,推进中国医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这位留美归来的青年科学家介绍说,虚拟人体技术就是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揉合到传统医学当中,利用来源于真人的数字化人体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模拟控制构造出虚拟人,进而对虚拟人开展各种无法在真人身上进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虚拟人技术还将变定性为定量,使医院诊断治疗达到直观化、可视化、精确化的效果。 构造虚拟人的数据来源于
-
克隆“克隆牛” 第二批本土克隆牛项目启动
继我国第一批自主完成的克隆牛项目获得成功之后,第二批克隆牛项目近日在山东曹县正式启动。第二批克隆牛项目仍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山东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共同承担。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克隆的全是奶牛,而且采取了“克隆再克隆”技术,就是采用上次存活的克隆小牛犊“动动”的体细胞,培养成囊胚后进行胚胎构建和移植。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开始着手进行,顺利的话,第二批克隆牛预计将在来年春节前后陆续降生。摘自 央视国际
-
基因研究瞄上黑猩猩----黑猩猩22号染色体基因测序下月完成
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继人与黑猩猩对比的基因组物理图构建完成后,有中、日、德等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科研小组,正在进一步开展黑猩猩的基因组研究,预计下个月就可完成黑猩猩第22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这是记者从此间举行的2002年全球人类基因组大会上获悉的。据了解,黑猩猩第22号染色体相当于人类的第21号染色体,其中包含着一些重要的基因区域。我国科学家于去年加入了这项名为“智能基因探索”的国际计划。今年1月,该国际小组绘制的一张黑猩猩基因组物理图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其中显示: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序列的差异只有1%左右。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
-
克隆人又曝新闻 美博士将为12对夫妇克隆孩子
晨报讯:意大利不育症专家安蒂诺里4月初宣布克隆人将在8个月后诞生的消息余波还未平,又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传了出来:安蒂诺里的前助手,美国男性科学研究员帕诺斯.扎沃斯博士近日披露他将在今年夏天为12对夫妇克隆孩子。4月21日,英国《星期日泰唔士报》披露了扎沃斯博士克隆人的研究计划。据该报称,扎沃斯曾是安蒂诺里的助手。由于他们在如何研究克隆人的问题上存在着意见分岐,两人的关系曾一度十分紧张,导致后来不得不分道扬镳。扎沃斯博士回到了美国的肯塔基州列克星顿的实验室,从事自己的克隆人研究。虽然安蒂诺里本月初宣布他的一位病人已经怀有克隆胚胎8个星期的消息,舆论普遍担心这种技术可能导致孩子严重的畸形,但扎沃斯
-
基因研究从大规模高测序向功能基因学转移
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海会议”在完成各项既定议程后昨天下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4天来,大会对社会公众在有关基因组学的道德与伦理学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超过了大会对科学本身的意义。此次大会围绕人类基因组的多样性、SNP研究、比较基因组学和癌症基因组等 4大主题进行,15个小型主题研讨会分别交流了基因组结构研究、蛋白质组学、模式生物体、药物基因组、水稻基因组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大会表明,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使攻克癌症和白血病等顽疾成为全世界基因学者们最艰巨、最迫切的课题。本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主席、日本基因学者 佳之在基因大会上指出,本届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标志着一个关键
-
沪滇合建中药基因库
昨天召开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研讨会公布:沪滇合作的中药基因库日前通过中科院专家评审,即将启动。中药基因库建设主要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和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联合承担。中药基因库的建立,将使古老中药的成分和药效得到现代医学的科学表达。该项目已纳入国家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与药物创新体系,并成为上海和云南两地政府合作项目。沪滇两地科学家将在5年内,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手段,研究我国最主要的3000种中药植物的各种化学成分,力争获得2万种化学样品,其中5000种为高纯度化学样品。摘自 东方网
-
发现古植物DNA 有可能破译物种演化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近日公布了古生物DNA分子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中埋藏的古代植物里,含有能够提取、扩增、测定序列的DNA分子。这一成果为现代人类获取古DNA分子相应的遗传信息及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使破译物种进化成为可能。 据介绍,研究在地质历史条件下保存下来的古DNA分子,获得某种生物的DNA大分子的时间序列或从DNA大分子来了解特定物种的地理分布空间和迁移情况,从而追溯地质历史进程中该物种在分子水平上的时空演化,是无数进化生物学家的梦想。
-
科学家倡议建立基因研究“世界语”
新华社上海4月18日电(记者张学全)近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昨天在上海发出倡议:为推动人类基因研究的全球化,加速国际合作与交流,应尽早建立基因研究领域的“世界语”。 所谓“世界语”,是指对每个功能基因的统一命名。在昨天闭幕的“2002国际人类基因大会”上,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新任主席(木旁加神)佳之说,目前各国都在独立进行基因实验,并按照个人喜好、文化背景的不同给新发现的基因命名,各种不同的名字成了国际科研交流的障碍。例如,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使果蝇延寿的基因,就把它命名为“我还没有死”,而在亚洲地区,这种基因被叫做“长
-
复旦大学成立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今天揭牌。这是国内第一个正式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机构,其成立标志着中国人类学研究进入分子人类学时代。 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遗传学的发展,给人类学提供了分子水平研究的可能。分子人类学就是在人类基因组等研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利用DNA遗传信息来分析人类起源、民族演化、古代社会文化结构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 据悉,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金力教授将担任该中心主任,他是在刚落幕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的三
-
商业前景明朗 基因组研究转入赢利时代
东方网4月18日消息 2002年全球人类基因组大会昨天闭幕了。正如一位参会者所说的那样,为期三天的大会自始至终都满是机会。 这次大会形成了一个共识:基因组研究已从大规模的测序,转向与诊断和治疗息息相关的功能研究。比如由中日学者共同倡导发起建立的“亚洲人种基因SNP数据库”研究,就是为了加快研究开发出适应亚洲人基因特征的基因药物,为亚洲人种“定制”个性化医疗方法。为此,专家和商家都乐观地表示:这可能也标志着基因组研究从赔本的大投入基础研究转入赢利时代。 正是因为基因治疗和基因药物
-
智能基因探索国际计划启动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陈竺,2002年4月13日在全球人类基因组大会上透露,一个研究黑猩猩基因的计划正在中国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研究中进行。预计对第一条黑猩猩的染色体,即22号染色体的研究将于1个月内完成。这条染色体相当于人的21号染色体,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基因区域。陈竺教授说,人类基因组研究不能单研究人类本身,还要包括模式生物体。因为如果只知道人类的基因组,就无法知道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黑猩猩是与人类进化关系最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大约在500万年前才朝不同方向发展。将人与黑猩猩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就能了解是哪些基因组信息和功能的变化,在进化过程中造就
-
学家在基因研究中又获三大新发现
各国科学家经过努力实验,在基因研究中又获得了三大新发现。这是出席“2002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的本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主席、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徐立之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透露的。 人与小鼠的基因有80%左右是相同的。这一发现为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已找到了一个较好的替代实验模型,有助于对人类疾病的认识。有了这一替代模型,科学家在实验中通过对小鼠基因变化的分析,可以帮助了解人体基因变化的情况。如科学家让小鼠带上某种疾病的基因,让其代代相传,看其会不会生病或生什么病,再通过科学的推断可以更好地研究人类疾病。 &n
-
基因科研用于疾病治疗取得重要进展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运用基因技术诊断与治疗疾病已取得了可喜进展。 出席“2002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的本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主席、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徐立之对记者说,在开展人类基因研究的实验室与临床试验中,科学家发现引起人类疾病的原因较复杂,目前已知一些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基因变异。科学家在对一些遗传性很高或较高的疾病的研究中,如地中海贫血、肌肉萎缩、乳腺癌等疾病的研究中,各国科学家已找到了200至300个致病基因,约占遗传病的1%。其它疾病如白血病通过基因分析,也对发病机理有了新的认识。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