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奖得主:通知获奖时我还在睡觉
生物通报道:说到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研究领域并不多,此次的G蛋白偶联受体是其中一个——因为发现G调节蛋白和提出GPCR概念,美国的Alfred Gilman和Martin Rodbell获199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此次诺贝尔委员会又再次将化学奖颁给了进一步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内在工作机制的两位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即出乎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诺贝尔委员会如是写道:“几乎一半的药物都是通过这些受体发挥作用,其中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和各种精神科药物。”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与G蛋
-
饶毅:旧文重读《一个可能的诺贝尔化学奖》
一个可能的诺贝尔化学奖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433929.html 我们知道: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不时地肯定化学和生物交叉的工作,比较常见的是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工作,有时也给分子生物学。 从2003到2009之间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有5年给生物学研究:2003年钾通道的结构和水通道,2004年蛋白质降解,2006年基因转录的结构生物学研究,2008年绿色荧光蛋白
-
G蛋白研究再获诺贝尔奖
孙学军刚看到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竟然是奖励给了G蛋白研究。这太出乎意外,我的第一印象是有人弄错了,仔细看一下,果然是。在认真看看,这个化学奖还是有水平的,给了解析G蛋白结构的研究,很有必要。G蛋白看来又要火起来了,研究者跟风热点和老百姓跟风买房子是一样的。看来诺贝尔化学奖确实比较偏爱生命科学研究,而不是诺贝尔化学奖评奖委员会弄错了,1994年因为发现G蛋白,就已经有人获得过医学生理学奖,这样一个分子获得两次诺贝尔大奖,这是意外,还是必然。没有记错的话,医学生理学奖先后两次给疯牛病的研究,但给一个分子分别在医学和化学领域获得大奖的情况非常罕见。也许是因为今年的获奖者使用的“化学”方法独特
-
果蝇体内发现瘦素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这种昆虫能够大量炮制一种名为瘦素的激素——类似的激素在人体中能够有助于控制食欲和新陈代谢。 瘦素的发现在研究人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兴趣——在此之前,他们认为只有脊椎动物才能够分泌瘦素。这一发现为更好地了解瘦素的功效敞开了一扇大门。 这一发现是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博士后Akhila Rajan和她的导师Norbert Perrimon,对缺乏一种名为Upd2的营养感知蛋白质的果蝇进行研究时所获得的。 研究人员在最新的《细胞》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通常情况下,不含Upd2的果蝇在新陈代谢上看起来像是饿极了。然而当Rajan向她的果蝇中嵌入人类瘦素基因后,它们便不再有这个问题了。 研
-
2012诺贝尔医学奖亦是伦理学奖
“这不仅是科学的一大飞跃,也是人类的一大飞跃。山中伸弥与约翰·戈登展示了如何符合伦理地运用科学。山中严肃地对待了人们对干细胞研究在伦理问题上的担忧,把研究方法修改为所有人能接受的途径。他不仅应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还应获得‘诺贝尔伦理学奖’。” ——牛津大学伦理学家朱莉安·萨福勒斯库 吴挺 英国的约翰·戈登在蝌蚪和青蛙间转换DNA,“克隆”出了第一只动物——青蛙;日本的山中伸弥利用戈登的理念,将普通皮肤重新“变回”多能干细胞……两人昨天借此共同分享了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当天的一份声明中说,两位科学家因“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即诱导多功能干细
-
生命之旅可以“往返跑”
昨天,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消息:英国科学家约翰·B·戈登与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他们发现和证明了,“成熟、特化的细胞能够被重编程为具有多种发育潜能的干细胞”。 50年前,戈登首先观察到青蛙特化细胞的逆转现象,提出了“重编程”的概念;2006年,山中伸弥用实验证明,这种逆转只需4个转录因子参与,就能在小鼠身上实现。 自那一刻起,生命科学的又一扇大门轰然打开,一些全新的可能展现在人类面前。 细胞的“逆天之举” 一个孩子将来可能成为医生、教师、工人……他有很多种发展的可能,但一个已经接受了大量专业训练的成年人,隔行如隔山,改行并非易事。 细胞也一样。生命从受
-
摄钠盐过多 青少年易患高血压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血压的好发人群为中老年人,那么,青少年也会得高血压吗?近日,美国《健康日》报道,已有研究证实,中老年人吃太咸的食物会使血压升高,而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儿童和青少年摄取盐过多,也会导致血压上升。尤其有超重情况的儿童和青少年,其血压上升幅度更大。 美国疾病与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使用2003年到2008年的数据,对6200多名8~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摄取过多钠盐的儿童和青少年较易出现血压飙升,其出现血压上升的几率会增加一倍左右;而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如果摄取了过多钠盐,出现准高血压或高血压的几率是同龄者的3.5倍。 研究人员表示,钠盐摄取量
-
美1.3万人注射受污染药 8人死于真菌性脑膜炎
据新华社电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8日确认,上月暴发的真菌性脑膜炎患者增加至105人,死亡病例升至8个,大约1.3万人注射过可能构成致病源的类固醇药。 注射药内检测到真菌 所有死亡的患者曾因背部疼痛注射过一种类固醇药。调查人员在一瓶密封的这种药内检测到真菌。迄今,美国约1.3万人注射过这种药,一些人注射在膝盖、肩膀等关节部位。 不清楚这种药受到污染的数量,因而无法确定多少患者面临感染风险。疾控中心发言人柯蒂斯·艾伦说,不确定背部注射和关节注射的患者人数,接受关节注射的患者据信没有受感染的风险。 因为真菌性脑膜炎潜伏期较长,感染后通常一至四周后显现症状。 1.8万瓶药销往全国 这种类固醇药由位于马
-
中国草莓疑引德万名儿童中毒 德国收回中国草莓
包括法广网、德国之声等欧洲媒体近日均报道了一则消息,称1万名德国小学生疑似因吃了中国进口的冷冻草莓而发生食物中毒,德国当局已将此情况通报欧盟其他伙伴国,并回收了所有中国冷冻草莓,以展开进一步分析和检测。 虽然调查结果仍未公布,而且德国也无法证实对草莓的怀疑,但欧盟已经要求中国对出口食品进行严格检查,同时也对那些专门从事水果生意的公司进行严格检查。 环球时报·环球网德国特派记者9日联系了由官方授权对此次事故进行检测的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并向该所新闻发言人提交了两个问题,第一,涉嫌造成中毒的草莓是否确认来自中国?第二,据了解,这些冰冻草莓是在没有加热的情况下直接给学生食用的。如果造成中毒,应归
-
女科学家俞君英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8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细胞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2007年,两个研究小组证明,通过基因重组,人类的普通皮肤细胞,可以重返干细胞状态。其中一个小组的负责人正是山中伸弥。由皮肤细胞产生的干细胞叫做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 田中伸弥,因此项研究,获得诺奖。 而另一个小组中的重要成员,正是来自浙江诸暨的年轻女科学家俞君英。 可以说,俞君英与诺奖是失之交臂。昨晚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远在国外的俞君英,但到截稿前,尚无回音。 浙籍专家,与诺奖擦肩而过 2007年11月20日,日本京都大学教授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时间:2012-10-11
-
芬兰研究发现西红柿或助防中风
芬兰研究人员发现,西红柿等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可能有助男性减少中风风险。研究中,血液里番茄红素水平最高者比这一成分最低者中风几率降低55%。 存关联 东芬兰大学公共卫生和临床营养研究所的约尼·卡尔皮和同事收集了1031名“心脏病风险因素研究”芬兰男性参与者的多项数据。这些人参与心脏病风险因素研究时年龄为46至65岁,没有中风病史。大约12年后,67人中风。 根据血液中的番茄红素水平高低,研究人员把研究对象分为人数大致相当的四组。番茄红素水平最低的258人中,25人中风;番茄红素水平最高的259人中,11人中风。 综合考虑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等中风风险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与血液中番茄红素水平最低
-
两种激酶抑制药物或可结合治疗白血病
本周的《自然—化学生物学》报道了两种针对致癌基因BCR-ABL的药物的脱靶效应,该效应的产生正好说明了这两种药物在诱导发生管家突变的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方面具有协同选择的能力。 致癌基因BCR-ABL的存在是白血病的特点之一,而特定激酶抑制剂的使用能够产生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所谓的BCR-ABL管家残留物上产生的BCR-ABL突变能让癌细胞对现有的所有临床药物产生抗性。因此,针对发生突变的白血病研究出新治疗方法并了解疗效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成为首要任务。 Giulio Superti-Furga等人证实,danusertib和bosutinib这两种BCR-ABL抑
-
单个蛋白质复合体可发电
由Joachim Reichert, Johannes Barth,和Alexander Holleitner(慕尼黑工业大学)领导的科研团队,和Itai Carmeli(特拉维夫大学)开发出了一种方法,用来测量单个功能化的光合蛋白系统的光电流。科学家们可以证明,当保留他们的生物分子功能特性的时候,该系统可以集成和选择性地输入到人造光伏装置建筑中。 蛋白质代表了光驱动性,高效的单分子电子泵--其可以在纳米级电路中扮演电流发电机的角色。 各学科团队将该结果发表在了本周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上。 科学家调查研究了photosystem-
来源: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时间:2012-10-11
-
“师生比”排行榜引导大学回归教育
■余明辉 近日,上大学网发布《中国“985工程”大学2012级本科新生师资力量排行榜》和《中国“211工程”大学2012级本科新生师资力量排行榜》,两份榜单收集了全国39所“985工程”大学和115所“211工程”大学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将每所大学现有的专任教师总人数、本科专业总个数和2012年本科生招生总人数逐一核算,获得“每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和新生人数的平均比重”这项重要的排名依据。(10月9日《中国青年报》) 此排行榜,与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10月3日公布的2012~2013年世界最佳大学排行榜依然明显偏向学术研究相比,最大亮点是“师生比”排行。这
-
卫生部:新冠状病毒不同于非典 中国尚无此病例
卫生部10月10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老年卫生工作有关情况,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回答记者有关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提问时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经造成了人员之间的传播,中国目前为止也没有报道新型冠状病的病例。 有记者提问,关于冠状病毒,之前发过一个通知要加强排查,请问下一步如何加强防控? 邓海华指出,9月,沙特阿拉伯和英国先后报道了两例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散在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实这个新冠状病毒和2003年流行的SARS病毒是不一样的,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已经造成了人员之间的传播。目前为止中国没有报道新型冠状病的病例,全球也没有新增加感染的病例。&
-
Science、Nature焦点研究何去何从?
生物通报道:如果一项科学研究可能带来巨大危险也有望拯救数百万生命,是否该继续进行,怎样做才能确保实验安全?科学家发现遗传学突变可能使H5N1获得在哺乳动物中传播的能力,这两项禽流感研究在今年上半年引起了轩然大波。今年二月咨询委员会经审查后向政府提出了罕见建议,认为应当对这两项研究的方法部分适当保密,相关部分研究人员也同意自愿暂停这类研究,以免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获得在哺乳动物间传播的能力。尽管今年五六月份这两项研究分别在Science和Nature杂志上得以全文发表,增强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间传播能力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自愿暂停的阶段。增强并分析H5N1病毒的传播能力在一方面能够预防和治
-
PNAS:转录新发现撼动基础理论
生物通报道:被评为2012年生命科学领域最佳工作地点之一的美国格莱斯通研究院又出新成果。人们曾经认为基因转录是连续的,而科学家的这项发现挑战了这一传统基础理论,美国格莱斯通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描绘了人类基因组基因启动的主要方式和确切频率,文章将于本周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网站上。格莱斯通研究院的Leor Weinberger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基因脉冲式的开关行为(称为burst)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方式。这项研究能帮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这一最基础的细胞过程,也为科学家研究基因启动故障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线索。每个细胞都得合成蛋白,而储存蛋白合成指令的DNA和基因储存在细胞核中。当基
-
浅谈2012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细胞重编程
生物通报道 重编程细胞研究在本周一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奖。来自英国的约翰戈登(John Gurdon)和日本的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因发现成熟的成人体细胞可转变为多能状态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而被授予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障碍需要突破,这一领域被誉为是再生医学的新曙光干细胞理论首先建立于19世纪末,干细胞被吹捧为替代组织的一个来源,可以治疗修复功能失常的心肺、受损脊柱、帕金森氏症或甚至是脱发等几乎所有方面的疾病。然而直到2010年才启动首个人类试验,由于利用的干细胞是来自于早期胚胎,其研究进展一直饱受
-
山中伸弥发表Science转化医学论文
生物通报道:10月8日传来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最新消息: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奖,获奖理由是“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恢复多能性”。两位科学家都十分高兴获得此殊荣,其中山中伸弥教授表示,“我非常高兴,但同时也感到了更大的责任。iPS技术是新出现的技术,我们实际上还未能将这些发现应用到新型治疗方法或药物研发上,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希望能尽早对社会作出贡献。”在将iPS技术应用到临床医学方面,近期山中伸弥等人也发表了一篇题为“Drug screening for ALS using patient-specif
-
Science重要发现:令人惊奇的不谋而合
生物通报道 在近期发布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不同种类的甲虫、蚜虫、蝴蝶和蛾各自平行独立地获得了相同的遗传改变,这些改变使得它们能够食用剧毒植物,并利用这些毒素来保护自己抵御捕食者。讨论中的毒素称之为强心甾,包括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幼虫的主食马利筋(milkweed)在内的几种植物都可生成这种毒素。这种毒素可以结合并使所有复杂动物共有的一种蛋白质失活,这种蛋白是传递神经冲动和其他关键功能的必要条件。论文的资深作者、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Peter Andolfatto说对所有动物有毒是植物一种很好的防御机制。但这些昆虫确实令人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