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1.3万人注射受污染药 8人死于真菌性脑膜炎
据新华社电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8日确认,上月暴发的真菌性脑膜炎患者增加至105人,死亡病例升至8个,大约1.3万人注射过可能构成致病源的类固醇药。 注射药内检测到真菌 所有死亡的患者曾因背部疼痛注射过一种类固醇药。调查人员在一瓶密封的这种药内检测到真菌。迄今,美国约1.3万人注射过这种药,一些人注射在膝盖、肩膀等关节部位。 不清楚这种药受到污染的数量,因而无法确定多少患者面临感染风险。疾控中心发言人柯蒂斯·艾伦说,不确定背部注射和关节注射的患者人数,接受关节注射的患者据信没有受感染的风险。 因为真菌性脑膜炎潜伏期较长,感染后通常一至四周后显现症状。 1.8万瓶药销往全国 这种类固醇药由位于马
-
中国草莓疑引德万名儿童中毒 德国收回中国草莓
包括法广网、德国之声等欧洲媒体近日均报道了一则消息,称1万名德国小学生疑似因吃了中国进口的冷冻草莓而发生食物中毒,德国当局已将此情况通报欧盟其他伙伴国,并回收了所有中国冷冻草莓,以展开进一步分析和检测。 虽然调查结果仍未公布,而且德国也无法证实对草莓的怀疑,但欧盟已经要求中国对出口食品进行严格检查,同时也对那些专门从事水果生意的公司进行严格检查。 环球时报·环球网德国特派记者9日联系了由官方授权对此次事故进行检测的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并向该所新闻发言人提交了两个问题,第一,涉嫌造成中毒的草莓是否确认来自中国?第二,据了解,这些冰冻草莓是在没有加热的情况下直接给学生食用的。如果造成中毒,应归
-
女科学家俞君英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8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细胞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2007年,两个研究小组证明,通过基因重组,人类的普通皮肤细胞,可以重返干细胞状态。其中一个小组的负责人正是山中伸弥。由皮肤细胞产生的干细胞叫做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 田中伸弥,因此项研究,获得诺奖。 而另一个小组中的重要成员,正是来自浙江诸暨的年轻女科学家俞君英。 可以说,俞君英与诺奖是失之交臂。昨晚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远在国外的俞君英,但到截稿前,尚无回音。 浙籍专家,与诺奖擦肩而过 2007年11月20日,日本京都大学教授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时间:2012-10-11
-
芬兰研究发现西红柿或助防中风
芬兰研究人员发现,西红柿等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可能有助男性减少中风风险。研究中,血液里番茄红素水平最高者比这一成分最低者中风几率降低55%。 存关联 东芬兰大学公共卫生和临床营养研究所的约尼·卡尔皮和同事收集了1031名“心脏病风险因素研究”芬兰男性参与者的多项数据。这些人参与心脏病风险因素研究时年龄为46至65岁,没有中风病史。大约12年后,67人中风。 根据血液中的番茄红素水平高低,研究人员把研究对象分为人数大致相当的四组。番茄红素水平最低的258人中,25人中风;番茄红素水平最高的259人中,11人中风。 综合考虑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等中风风险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与血液中番茄红素水平最低
-
两种激酶抑制药物或可结合治疗白血病
本周的《自然—化学生物学》报道了两种针对致癌基因BCR-ABL的药物的脱靶效应,该效应的产生正好说明了这两种药物在诱导发生管家突变的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方面具有协同选择的能力。 致癌基因BCR-ABL的存在是白血病的特点之一,而特定激酶抑制剂的使用能够产生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所谓的BCR-ABL管家残留物上产生的BCR-ABL突变能让癌细胞对现有的所有临床药物产生抗性。因此,针对发生突变的白血病研究出新治疗方法并了解疗效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成为首要任务。 Giulio Superti-Furga等人证实,danusertib和bosutinib这两种BCR-ABL抑
-
单个蛋白质复合体可发电
由Joachim Reichert, Johannes Barth,和Alexander Holleitner(慕尼黑工业大学)领导的科研团队,和Itai Carmeli(特拉维夫大学)开发出了一种方法,用来测量单个功能化的光合蛋白系统的光电流。科学家们可以证明,当保留他们的生物分子功能特性的时候,该系统可以集成和选择性地输入到人造光伏装置建筑中。 蛋白质代表了光驱动性,高效的单分子电子泵--其可以在纳米级电路中扮演电流发电机的角色。 各学科团队将该结果发表在了本周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上。 科学家调查研究了photosystem-
来源: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时间:2012-10-11
-
“师生比”排行榜引导大学回归教育
■余明辉 近日,上大学网发布《中国“985工程”大学2012级本科新生师资力量排行榜》和《中国“211工程”大学2012级本科新生师资力量排行榜》,两份榜单收集了全国39所“985工程”大学和115所“211工程”大学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将每所大学现有的专任教师总人数、本科专业总个数和2012年本科生招生总人数逐一核算,获得“每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和新生人数的平均比重”这项重要的排名依据。(10月9日《中国青年报》) 此排行榜,与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10月3日公布的2012~2013年世界最佳大学排行榜依然明显偏向学术研究相比,最大亮点是“师生比”排行。这
-
卫生部:新冠状病毒不同于非典 中国尚无此病例
卫生部10月10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老年卫生工作有关情况,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回答记者有关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提问时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经造成了人员之间的传播,中国目前为止也没有报道新型冠状病的病例。 有记者提问,关于冠状病毒,之前发过一个通知要加强排查,请问下一步如何加强防控? 邓海华指出,9月,沙特阿拉伯和英国先后报道了两例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散在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实这个新冠状病毒和2003年流行的SARS病毒是不一样的,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已经造成了人员之间的传播。目前为止中国没有报道新型冠状病的病例,全球也没有新增加感染的病例。&
-
Science、Nature焦点研究何去何从?
生物通报道:如果一项科学研究可能带来巨大危险也有望拯救数百万生命,是否该继续进行,怎样做才能确保实验安全?科学家发现遗传学突变可能使H5N1获得在哺乳动物中传播的能力,这两项禽流感研究在今年上半年引起了轩然大波。今年二月咨询委员会经审查后向政府提出了罕见建议,认为应当对这两项研究的方法部分适当保密,相关部分研究人员也同意自愿暂停这类研究,以免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获得在哺乳动物间传播的能力。尽管今年五六月份这两项研究分别在Science和Nature杂志上得以全文发表,增强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间传播能力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自愿暂停的阶段。增强并分析H5N1病毒的传播能力在一方面能够预防和治
-
PNAS:转录新发现撼动基础理论
生物通报道:被评为2012年生命科学领域最佳工作地点之一的美国格莱斯通研究院又出新成果。人们曾经认为基因转录是连续的,而科学家的这项发现挑战了这一传统基础理论,美国格莱斯通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描绘了人类基因组基因启动的主要方式和确切频率,文章将于本周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网站上。格莱斯通研究院的Leor Weinberger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基因脉冲式的开关行为(称为burst)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方式。这项研究能帮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这一最基础的细胞过程,也为科学家研究基因启动故障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线索。每个细胞都得合成蛋白,而储存蛋白合成指令的DNA和基因储存在细胞核中。当基
-
浅谈2012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细胞重编程
生物通报道 重编程细胞研究在本周一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奖。来自英国的约翰戈登(John Gurdon)和日本的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因发现成熟的成人体细胞可转变为多能状态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而被授予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障碍需要突破,这一领域被誉为是再生医学的新曙光干细胞理论首先建立于19世纪末,干细胞被吹捧为替代组织的一个来源,可以治疗修复功能失常的心肺、受损脊柱、帕金森氏症或甚至是脱发等几乎所有方面的疾病。然而直到2010年才启动首个人类试验,由于利用的干细胞是来自于早期胚胎,其研究进展一直饱受
-
山中伸弥发表Science转化医学论文
生物通报道:10月8日传来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最新消息: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奖,获奖理由是“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恢复多能性”。两位科学家都十分高兴获得此殊荣,其中山中伸弥教授表示,“我非常高兴,但同时也感到了更大的责任。iPS技术是新出现的技术,我们实际上还未能将这些发现应用到新型治疗方法或药物研发上,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希望能尽早对社会作出贡献。”在将iPS技术应用到临床医学方面,近期山中伸弥等人也发表了一篇题为“Drug screening for ALS using patient-specif
-
Science重要发现:令人惊奇的不谋而合
生物通报道 在近期发布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不同种类的甲虫、蚜虫、蝴蝶和蛾各自平行独立地获得了相同的遗传改变,这些改变使得它们能够食用剧毒植物,并利用这些毒素来保护自己抵御捕食者。讨论中的毒素称之为强心甾,包括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幼虫的主食马利筋(milkweed)在内的几种植物都可生成这种毒素。这种毒素可以结合并使所有复杂动物共有的一种蛋白质失活,这种蛋白是传递神经冲动和其他关键功能的必要条件。论文的资深作者、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Peter Andolfatto说对所有动物有毒是植物一种很好的防御机制。但这些昆虫确实令人惊异
-
Science,Nature聚焦2012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生物通报道:昨日传来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最新消息: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奖,获奖理由是“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恢复多能性”。Science,Nature等各大顶级期刊纷纷报道介绍相关技术成果。Science杂志称,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改变细胞发育只是单向通道观点的研究成果,英国剑桥大学的John B. Gurdon,以及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两位教授发现,成熟细胞能通过重编程,转变成类似胚胎发育很早期阶段里的多能细胞状态,这些所谓的多能干细胞能分化成身体的任何组织。这两人的工作搭建起了现代生物
-
Cell子刊:发育早期甲基化揭秘
生物通报道:大多数基因在我们的一生中都保持活性,不过有些基因只在胚胎发育早期激活,一旦这些基因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们就会被永远关闭。而如果这一过程错误的发生在其他时期,就可能引发多种癌症。瑞士联邦理工大学EPFL的科学家揭开了这一独特机制的神秘面纱,这项研究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了在胚胎早期通过甲基化沉默基因的关键蛋白,它们与基因附近的DNA序列结合,赋予DNA甲基化标签。随后细胞中的相应机制会识别这些标签,使基因保持在休眠状态。De novo甲基化是胚胎发育早期表观遗传学重编程的必要部分,研究显示在胚胎干细胞中KRAB-ZFP介导了KAP1的招募,KAP1结合到DN
-
Nature子刊:开启癌细胞死亡的大门
生物通报道 来自韩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方法利用磁场在活鱼和实验室肠癌细胞中(体内及体外)导致了细胞的死亡。研究人员在发表于《自然方法学》(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的论文上描述磁场的应用触发了“死亡”信号,导致了程序性细胞死亡。癌症治疗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有效及高效地应用治疗,其能够区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在杀伤坏细胞同时保留好细胞。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家们尝试了许多的方法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小组尝试将附着抗体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导入到系统。抗体转而会结合到肿瘤细胞受体上。当引入磁场时,纳米粒子团聚到一起,触发一种称作死亡信号的自然反应。当出现这种
-
2000篇生命科学论文被撤销的原因
生物通报道:科学家们通常都会被描绘成理性的形象,因为他们是靠着事实的证据和确凿的数据在说话,而实验室门背后发生的事情,对于大众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谜。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却出现了好几起著名的学术造假案:2006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被披露,在其发布的成功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的论文中捏造了数据。大约在同一时间,挪威研究人员Jon Sudbo 也伪造了关于消炎药能降低口腔癌患病风险的研究数据。 上个月,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通报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arc Hauser因学术不端行为遭到离职一年的处分,这些例子都令公众震惊,也打破了之前大家认为科学家具有人性弱点免疫力的幻想。当然大部分科学家们还是
-
董晨教授Nature子刊免疫学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在新研究中揭示了IL-17信号的一个重要负调控因子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25及其信号调控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7日的《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华人科学家董晨教授,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赴美留学时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Max Cooper教授(首个发现B细胞的科学家),董晨教授现任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系正教授。Th17作为一种近年来被发现的在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中起主导作用的效应T细胞,其产生的特征性细胞因子IL-17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研究发现,IL-17在宿主防御、自身免疫
-
外媒称万名德国儿童疑似因食用中国草莓中毒
包括法广网、德国之声等欧洲媒体近日均报道了一则消息,称1万名德国小学生疑似因吃了中国进口的冷冻草莓而发生食物中毒,德国当局已将此情况通报欧盟其他伙伴国,并回收了所有中国冷冻草莓,以展开进一步分析和检测。负责检测的德国权威研究所10月9日向环球网记者独家回应,称目前仍不了解草莓从中国运往德国的物流及加工过程。 据报道,9月底,柏林以及德国东部三个地区1万多名小学生和托儿所的幼儿在学校食堂用餐后发生食物中毒。而向这些学校食堂提供食物的是同一家餐饮集团。其中,人们怀疑从中国进口的冷冻草莓是罪魁祸首。这些冷冻草莓由一家位于萨克斯的公司提供,这家公司又属于索迪斯公司Sodexo的分公司。&nb
-
英开发出前列腺癌症检测新法
基因活动模式成检测关键 中国科技网讯 前列腺癌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癌症,变化多端,有的患者可以活很长时间,而有的患者却很快地死去。因此,开发出有效的检测手段来评定不同类型的病症十分重要。英国癌症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新闻公报称,该所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新的血液检测手段,可利用基因活动的特点快速检测出前列腺癌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研究人员相信,这一血检手段可最终与现在的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试并用,用来判定哪些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在最近一期的《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英国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阐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对英国100名前列腺癌症患者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