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疗的漫长征途中,许多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还要面对各种心理社会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随着癌症病情的发展,患者会持续遭受情绪或社会压力的困扰,心理和社会痛苦严重时甚至让人难以忍受。尽管心理和社会痛苦在癌症治疗中至关重要,但在临床实践中,系统地进行痛苦筛查却困难重重。时间的限制、医疗人员资源的短缺,使得这项重要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与此同时,虽然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放疗(Radiation Therapy,RT),但关于放疗期间患者痛苦变化、未满足的需求以及它们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却十分有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韩国成均馆大学三星医疗中心(Samsung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杂志上。
为了深入探究放疗患者痛苦和生活质量的动态变化,研究人员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方法。研究对象为 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7 月期间,在三星医疗中心放疗科就诊的年龄≥18 岁的食管癌、头颈部癌和直肠癌患者。研究人员通过严格的筛选标准,排除了患有其他恶性肿瘤、有放疗史、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以及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患者的各项结果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评估,在移动设备出现问题时则采用纸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研究使用了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痛苦温度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Distress Thermometer,NCCN-DT)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ORTC),从多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放疗前、放疗第 2、4、6 周以及放疗后 1 个月 。通过这些评估,研究人员获取了丰富的数据,并运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在生活质量方面,患者的 QoL 评分在放疗第 2 至 4 周显著下降,放疗结束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研究还发现,年龄和睡眠时间对 QoL 有显著影响,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放疗 2 周后 QoL 有所改善,每晚睡眠 6 - 8 小时的患者在放疗 4 周后 QoL 更高。此外,饮酒习惯也与治疗前的 QoL 相关,不饮酒的患者治疗前 QoL 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较高的痛苦水平与较低的 QoL 密切相关,疼痛和睡眠障碍在放疗前后都与较差的 QoL 相关 。
研究结论指出,放疗会导致患者痛苦增加和 QoL 暂时下降。睡眠问题、疲劳和情绪困扰等关键因素需要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中使用的移动技术在跟踪患者痛苦和 QoL 方面被证明是有效的,这表明基于移动设备的监测可以通过促进及时和个性化的干预,满足癌症放疗患者未满足的需求,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水平。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部分临床特征基于患者自我报告,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可靠性;调查测量时间不一致,可能受到咨询的影响;样本量有限,且以男性为主,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
尽管存在局限性,但这项研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关于放疗患者痛苦和 QoL 动态变化的详细信息,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同时,该研究也为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关注癌症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干预方法,推动癌症治疗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