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长寿研究揭示:mTOR 信号通路中罕见促长寿等位基因的聚集现象

《GeroScience》:German longevity study reveals novel rare pro-longevity alleles clustering in mTOR signaling pathway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GeroScience 5.3

编辑推荐:

  为探究罕见编码变异对人类长寿的影响,研究人员分析 1245 名德国长寿个体(LLI)和 4105 名地理匹配的年轻对照的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数据。结果发现多个与长寿相关的基因和变异,且 mTOR 信号通路基因显著富集。这强调了罕见变异在人类长寿中的作用。

  在探索人类长寿的奥秘之旅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寿命的长短并非只由生活方式决定,遗传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估计,遗传变异对长寿表型的贡献在 10% - 30% 之间,在极端长寿的情况下,这一比例可能更高。过去几十年间,科研人员致力于揭开长寿的遗传密码,然而,已确认的影响长寿的基因变异却寥寥无几,如 APOE 和 FOXO3 中的变异,仅能解释长寿遗传力的一小部分。而且,以往的基因组关联研究大多聚焦于常见变异(次要等位基因频率大于 1%),对罕见变异的研究相对匮乏。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具有功能效应的变异预计是罕见的,因此研究罕见变异对于揭示缺失的遗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探究罕见编码变异对人类长寿的影响,来自德国基尔大学临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对 1245 名德国长寿个体(LLI,平均年龄 98.9 岁,年龄范围 94 - 110 岁)和 4105 名地理匹配的年轻对照(平均年龄 50.5 岁,年龄范围 18 - 83 岁)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研究结果发表在《GeroScience》上,为我们理解人类长寿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从研究对象的全血样本中提取 DNA 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测序工作由 Regeneron Genetics Center 完成。其次,利用 DeepVariant v1.5.0 和 GLnexus v1.4.1 等软件进行变异检测和质量控制,去除不符合条件的样本和变异。最后,通过 R 包 STAAR v0.9.7 进行单变异和基于基因的关联分析,并运用 clusterProfiler 等 R 包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 。样本队列方面,长寿个体主要通过德国各地的当地登记处确定,年轻对照来自 FoCus 队列。

下面来详细看看研究结果:

  1. 德国长寿队列中的罕见变异:研究发现,长寿个体中平均每个个体的罕见等位基因数量高于年轻对照。这种差异主要源于长寿个体中单体型(即队列中仅存在于单个个体的变异)数量的增加,且在错义、同义及蛋白质截短变异(PTV)中均是如此,同时同义变异中非单体型的数量也略有增加。此外,长寿个体中单体型的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与年轻对照无差异,表明这些单体型并非由体细胞突变导致。
  2. 单变异关联分析:研究人员对所有蛋白质编码变异进行单变异关联分析,仅纳入次要等位基因计数大于等于 5 的变异。结果显示,在常见变异中,只有 TOMM40/APOE/APOC1 长寿枢纽中的变异达到全外显子组显著水平,如 APOE - rs429358(ε4)的 p 值最低( )。而在罕见变异分析中,发现了 7 个新的全外显子组显著关联,包括 3 个错义变异(SIK3 - rs147730555 - G、FLCN - rs41419545 - T 和 FOCAD - rs199678370 - A)、3 个同义变异(RPS6 - rs189871470 - A、SLC16A6 - rs112262188 - C 和 IHH - rs149554120 - T)和 1 个移码插入变异(PRAC2 - rs199607933 - TG)。这些罕见变异在长寿个体中的频率均高于年轻对照,部分变异在年轻对照中甚至不存在。
  3. 基于基因的关联分析:运用 STAAR - O 对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进行基于基因的关联分析,发现 9 个基因关联在错误发现率(FDR)校正后达到全外显子组显著水平。其中,4 个基于同义变异(RPS6、HOXA4、IHH 和 DNAJB13),3 个基于错义变异(RWDD1、MESD 和 FLCN),2 个基于 PTV(ASXL1 和 TET2)。进一步分析发现,RPS6、IHH 和 FLCN 的关联主要由单变异关联分析中已鉴定的变异解释,而 RWDD1 与长寿的关联则基于 8 个错义变异的累积负担效应,这些变异在非芬兰欧洲人(NFE)中的频率极低。此外,ASXL1 和 TET2 中 PTV 的显著负担效应可能是由于克隆性造血(CHIP)驱动的体细胞突变所致。
  4. 基因集富集分析:研究人员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发现 mTOR(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中的基因显著富集,如 FLCN 和 SIK3 正向调节 TOR - Complex 1(TORC1),RPS6 是 TORC1 信号通路的重要下游靶点,参与蛋白质合成。同时,“癌症中的蛋白聚糖” 通路中的基因也显著富集。
  5. 全通路分析:对 KEGG 中的 303 条通路进行变异集分析,“mTOR 信号通路” 在未校正时排名第二,但在多重检验校正后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此外,已知影响长寿的 “FoxO 信号通路” 也在前列,FOXO3 在基于基因的分析中达到名义显著性。
  6. 支持证据:研究人员在两个较小规模且具有不同血统的长寿 WES 数据集中查找全外显子组显著单变异和 RWDD1 错义变异。在 Ashkenazi 犹太(AJ)队列中,虽部分变异趋势与本研究一致,但因样本量较小未显示出名义显著性关联;在莱顿长寿研究(LLS)队列中,鉴定出了部分相同的变异,为研究结果提供了一定支持。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此次研究意义重大。研究人员通过对德国长寿个体和年轻对照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了多个与长寿相关的基因和变异,尤其是 mTOR 信号通路中罕见变异的富集现象,表明该通路在人类长寿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同时,研究还发现了 RWDD1 作为长寿候选基因的潜力。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中男性长寿个体数量相对较少,可能导致单变异关联信号存在偏差;对 CHIP 驱动突变的去除可能不够严格等。未来研究需要更大规模、更具代表性的样本,特别是增加男性长寿个体的样本量,以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并深入探究罕见变异影响人类长寿的具体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衰老和长寿的遗传基础,也为未来开发干预衰老相关疾病、促进健康长寿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