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压力如影随形,压力相关性疲惫症(Exhaustion disorder,ED)逐渐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大难题。在瑞典,ED 已成为病假的常见原因之一,它是长期压力暴露后的一种病症,核心症状为身心疲惫。目前,对于 ED 的认知功能障碍,科学界存在诸多争议。一方面,ED 患者常自述有认知问题,可认知测试与患者自我报告之间的关联却不紧密,这使得我们难以准确把握患者的认知状况。另一方面,过往研究多从定量角度探究 ED 患者的认知问题,缺乏对患者亲身经历和感受的深入挖掘。为了填补这些空白,来自瑞典多所大学(Karlstad University、Ume? University、Lul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意义非凡的研究。
这项研究发表在《BMC Psychiatry》上,研究人员以参与过康复项目的 ED 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他们在康复 6 - 10 年后的认知功能和恢复体验,具体聚焦于当前认知功能体验、认知功能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认知恢复的阻碍和促进因素。
“It’s different now:Remaining cognitive symptoms”:多数患者表示与患病最严重时相比,认知功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症状。这些症状涉及多个认知领域,如情景记忆(包括前瞻性和回顾性记忆)、注意力 / 集中力、执行功能等,且执行控制困难是各领域的常见问题。例如,部分患者在记忆任务中依赖外部记忆辅助工具,学习新信息困难,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和工作记忆。
“The bigger picture:Cognitive recovery in context”:认知问题与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状况紧密相连。压力、睡眠不足、健康问题等因素会影响认知功能,而改善生活状况、减轻压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运动等)则有助于认知恢复。例如,换工作、改善工作环境、参加康复训练学习新技能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认知困难。
“Overcoming challenges: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cognitive symptoms”:患者通过多种策略应对认知症状,促进认知恢复。个体策略包括使用外部记忆支持(如日历、待办事项清单)、记忆技巧(如押韵、可视化)、改变学习方式(如听有声书、大声阅读)等;同时,优化外部条件,如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调整工作环境(如在家工作、使用降噪耳机)等也十分重要。
“The approach towards cognition matters”:部分患者仍对认知问题感到担忧和困扰,而另一些患者则通过接纳和自我同情的态度,减轻了认知压力,促进了认知功能的恢复。这种态度转变使患者将认知问题更多地归因于外部环境,而非个人能力不足。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ED 患者的认知恢复是多方面的,受多种因素影响。这表明在临床实践中,应采取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如减轻认知负荷、提供外部认知支持、鼓励积极参与认知挑战活动等。同时,认知评估应全面且注重执行功能的测量,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 ED 患者认知后遗症及其神经机制,考虑纳入更多样化的测量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帮助 ED 患者的认知康复。这项研究为 ED 患者的认知康复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对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