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微针大用:针灸在儿科疾病谱中的跨学科应用与临床价值”
《BMC Pediatrics》:Tiny needles, major benefits: acupuncture in child health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BMC Pediatrics 2
编辑推荐:
本刊推荐:针对针灸在儿科领域应用率低(仅1.78-5.34%)且缺乏系统评估的现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团队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624例儿科针灸会诊病例,首次全面揭示针灸在神经、消化等17类疾病(ICD-11分类)中的应用图谱,证实其作为补充替代疗法在面瘫(25.96%)、腹泻(12.66%)等疾病中的显著价值,为儿科整合医学发展提供循证依据。
在当代医学实践中,针灸(Acupuncture)作为传统中医的瑰宝,其成人领域的应用已获广泛认可,但在儿科领域却长期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尽管全球140余家美国医院开展针灸服务,儿科使用率却不足6%。这种反差背后,既有对儿童惧针的心理顾虑,更缺乏系统性临床数据支撑。尤其当面对脑炎后意识障碍、术后肠梗阻等棘手问题时,现代医学亟需寻找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在此背景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针灸推拿科联合儿科团队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通过分析6年间624例住院患儿的针灸会诊数据,首次绘制出儿科针灸应用的“疾病地图”,相关成果发表于《BMC Pediatrics》。
研究团队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主要运用三种关键技术:1)医院信息系统(HIS)大数据挖掘,通过Lianzhong病历系统(v2019.3.9.2702)采集2015-2020年所有儿科针灸会诊的加密数据;2)ICD-11疾病分类标准进行系统归类;3)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时间趋势。所有操作由具备5年以上儿科经验的持证针灸师执行,采用标准化消毒和适龄针法。
研究结果呈现三大发现:
??疾病分布特征??:55种疾病中,周围性面瘫(158例,25.96%)、腹泻(79例,12.66%)位居前列,术后腹胀(37例,5.93%)和吉兰-巴雷综合征(GBS,36例,5.77%)等神经系统疾病占比达68.43%。值得注意的是,电针(EA)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展现特殊价值。
??学科交叉图谱??:神经内科和重症医学构成主要需求源(449例,71.96%),其次为普外科(涉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呼吸科。在脑炎治疗中,针刺水沟穴(GV26)可显著缩短意识障碍时间(p<0.05)。
??安全性验证??:仅3.8%病例出现短暂局部淤青,无器官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印证了英国NICE指南关于针灸预防儿童慢性头痛的安全性结论。
讨论部分揭示更深层意义:首先,针灸在缩短面瘫疗程(较成人快30%)、降低脑炎致残率(较常规治疗减少20%住院日)等方面具有经济学优势。其次,通过多学科会诊模式,针灸已从传统痛症治疗延伸至白血病化疗辅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等新领域。但研究也指出局限性:缺乏穴位选择、留针时间等操作细节记录,未来需开展针对神经损伤修复的RCT研究(如设置假针刺对照)。
这项研究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儿科整合医学的新大门——它不仅证实针灸在17类疾病中的“跨界”潜力,更通过真实世界数据为临床指南制定奠定基础。当现代医学遇到儿童难治性肠梗阻或药物不耐受情况时,这项研究给出的方案或许正是破解困局的“东方智慧”。正如作者Xiaobin Ge强调的,下一步需要建立儿科针灸操作规范,并通过医患教育消除“惧针”认知壁垒,让千年针法真正守护儿童健康。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