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循环呼吸法:降低 CO2饱和度开启意识转变新通道

《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Decreased CO2 saturation during circular breathwork supports emergence of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来源: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

编辑推荐:

  为解决迷幻辅助疗法受限,探寻替代治疗方案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循环呼吸法的研究。他们发现循环呼吸法可引发意识改变状态(ASCs),且呼气末 CO2压力降低与 ASCs 发作显著相关。这为非药物情境下诱导 ASCs 提供依据,有望成为心理治疗新工具。

  在现代心理健康治疗领域,迷幻辅助疗法展现出治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常见精神疾病的潜力,可通过诱发意识改变状态(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ASCs),结合神经可塑性增强等过程,缓解患者的精神痛苦。然而,由于法律、医疗和经济等多重障碍,许多患者难以获得这种治疗。寻找一种广泛可及且能产生类似治疗效果的替代方法迫在眉睫,循环呼吸法(Circular breathwork)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进入了研究人员的视野。
德国恩斯特?施特伦曼神经科学研究所(Zero-Noise Lab, Ernst Strüngmann Institute for Neuroscienc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针对循环呼吸法展开了深入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杂志上,为理解循环呼吸法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潜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技术方法来开展此项研究。在样本选择方面,通过在线广告招募了 61 位有经验的呼吸法从业者。实验过程中,运用便携式 CO2呼气分析仪(capnography device)在呼吸过程中 6 个时间点测量呼气末 CO2分压(etCO2);让参与者通过手势对主观体验深度进行 1 - 5 级评分,并使用 11 维意识改变状态量表(11-Dimensional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Scale,11D - ASC)和神秘体验问卷 30(Mystical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 30,MEQ30)对主观体验进行量化;还采集参与者唾液样本,检测炎症标志物白细胞介素 - 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和代表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活动的 α- 淀粉酶(α-amylase)浓度变化。最后,利用 MATLAB 和 R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多种统计检验探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如下:

  1. 呼气末 CO2饱和度变化:在呼吸过程中,主动呼吸组的 etCO2饱和度显著下降,与被动呼吸组差异明显,且该变化不受霍洛 otropic 呼吸法和意识连接呼吸法(Conscious - Connected breathwork)技术类型的影响。
  2. 主观体验深度:主动呼吸组参与者的主观体验与迷幻剂引发的体验相似,在多个体验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甚至接近或超过中等治疗剂量的裸盖菇素(psilocybin)、麦角酸二乙酰胺(LSD)等迷幻剂的效果。主动呼吸组的体验深度评分明显高于被动呼吸组,且在治疗过程中,最强烈的主观体验通常出现在治疗中期。
  3. etCO2与体验深度的关系:研究发现,etCO2降低与更深的 ASCs 体验显著相关,且这种关系在主动呼吸组中更为明显。在治疗开始阶段,etCO2下降和体验深度上升几乎同步,而在治疗后半段,etCO2逐渐恢复基线时,体验深度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4. 持续的心理效应:对部分参与者进行治疗前后的问卷调查发现,主动呼吸组在治疗后抑郁症状(通过 16 项快速抑郁症状问卷自评版,QIDS - SR16 评估)显著减轻,整体幸福感(通过沃里克 - 爱丁堡心理健康量表,Warwick - Edinburgh Mental Wellbeing Scale,WEMBWS 评估)提升,且这些改善与治疗过程中较低的 etCO2水平和更深的 ASCs 体验相关。
  5. 亚急性生理效应:呼吸法治疗后,主动呼吸组 α - 淀粉酶水平显著降低,IL - 1β 水平显著升高,被动呼吸组也有类似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观体验会调节生理结果,较弱的 ASCs 体验预示着治疗后炎症反应更大幅度的增加。

研究结论表明,循环呼吸法能有效提升幸福感,其改善效果得益于生理、体验和心理社会等多方面机制。该研究确定了在非药物环境中诱导 ASCs 产生的生理边界条件,揭示了呼吸法的功能机制及其作为心理治疗工具的潜力。同时,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体验深度评分方式可进一步优化、使用的问卷可能无法全面捕捉呼吸法独特体验、样本为有经验的从业者可能存在期望效应等。未来研究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以更深入地探索循环呼吸法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为心理健康治疗提供更有效的非药物选择。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