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C 的抗菌作用: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维生素 C 对 58 株研究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维生素 C 对不同菌株的 MIC 有所差异,对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属多数菌株(90%)的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 1.25mg/ml 和 2.5mg/ml,对所有葡萄球菌属菌株的有效抑制浓度为 0.325mg/ml。
维生素 C 的抗生物膜作用:维生素 C 对研究菌株表现出显著的抗生物膜效果。确定了不同菌株的生物膜预防浓度(Biofilm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BPC),例如大肠杆菌的 BPC 为 0.625mg/ml,克雷伯菌属为 1.25mg/ml,葡萄球菌属为 0.16mg/ml。而且,当维生素 C 与奥沙西林或阿莫西林联合使用时,能显著降低 MDR 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恢复这些耐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生长动力学研究:通过分光光度法对细菌生长动力学进行研究发现,维生素 C 与奥沙西林或阿莫西林联合使用时,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呈现出协同效应。
维生素 C 对 recA 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大肠杆菌中,研究发现维生素 C 能够下调 recA 基因的表达。recA 基因是 SOS 反应和生物膜产生起始的早期可量化标记物,当用浓度为 0.625mg/ml 的维生素 C 处理大肠杆菌时,显著抑制了环丙沙星诱导的 recA 基因表达。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维生素 C 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无效抗生素联合使用,都能有效减弱生物膜的形成,恢复多药耐药菌株对抗菌剂的敏感性。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维生素 C 作为一种非致死性的生物膜相关抗菌耐药破坏剂的巨大潜力,为治疗生物膜相关感染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有望在未来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缓解抗菌耐药带来的严峻挑战 。不过,目前研究仅在表型和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未来还需对其他细菌物种的分子机制进行更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挖掘维生素 C 的治疗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