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gene》: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enrich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bladder cancer cells support tumor survival an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the bladder
编辑推荐:
为探究膀胱癌(BC)高复发率的机制,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A1)在 BC 恶性发展中作用的研究。结果发现 BC 细胞通过释放富含 PDIA1 的细胞外囊泡(EVs)维持自身存活并诱导正常尿路上皮细胞恶变,这为预测 BC 复发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 。
在泌尿系统癌症的领域中,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像一个难以攻克的 “堡垒”,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超过 70% 新诊断的膀胱癌患者属于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这类患者面临着极高的肿瘤复发率,高达三分之二的患者会在五年内出现肿瘤复发,15 年内复发率更是高达 88%。为何膀胱癌如此 “顽固”,频繁复发?目前,对于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一种理论认为,癌症场效应(cancer field effect)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癌前细胞更易发展成肿瘤,导致肿瘤呈现多中心、多阶段生长的特性,但具体的发生机制仍迷雾重重。
此外,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肿瘤细胞中,内质网应激和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常常被激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肿瘤细胞在应激环境中存活,但过度或持续的内质网应激也可能引发病理改变,促进肿瘤发生。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家族成员,尤其是 PDIA1,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参与蛋白质折叠过程中催化二硫键的形成和异构化,还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以及患者的预后相关。然而,PDIA1 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它如何与肿瘤细胞的生存和恶性转化相互关联,仍然有待深入研究。
为了揭开这些谜题,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他们致力于探究 PDIA1 在膀胱癌恶性发展中的调节作用,聚焦于 PDIA1 活性的稳态维持、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富含 PDIA1 的 EVs 诱导正常尿路上皮细胞转化的机制。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回顾性组织芯片分析,探究 PDIA1 表达与 NMIBC 复发之间的潜在关联。该研究成果发表在《Oncogene》杂志上,为膀胱癌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员在此次研究中使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细胞实验方面,对细胞进行培养,通过转染短发夹 RNA(shRNA)构建稳定敲低 PDIA1 的细胞系,以探究 PDIA1 对膀胱癌细胞的影响。细胞外囊泡的研究上,采用差速离心法从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 EVs,后续对其进行相关检测和分析。为了探究细胞的恶性转化情况,开展了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针对基因层面,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细胞的突变情况。在临床样本研究上,构建包含 121 例 NMIBC 患者的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对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
研究结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PDIA1 表达与膀胱癌细胞存活的关系 :研究人员利用 shRNA 敲低 TCCSUP BC 细胞中的 PDIA1,并用衣霉素(tunicamycin,一种内质网应激诱导剂)处理细胞。结果发现,衣霉素会增加表达对照 shRNA 的 TCCSUP 细胞中碘化丙啶(PI)阳性细胞的频率,而对 PDIA1 敲低的细胞无明显影响。同时,PDIA1 敲低降低了衣霉素诱导的 caspase-3 激活程度,增强了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在 J82 BC 细胞系中也观察到类似现象。这表明在 ER stress 升高的情况下,PDIA1 的沉默能恢复膀胱癌细胞对这种应激的耐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PDIA1 敲低可显著降低基础 H2 O2 水平,抑制衣霉素诱导的 H2 O2 产生,影响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比例。由此推测,在 ER stress 升高时,PDIA1 介导的活性氧(ROS)生成可能破坏膀胱癌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稳态,导致细胞凋亡死亡;而在 ER stress 降低时,PDIA1 可能发挥促生存作用。
膀胱癌细胞通过 EV 释放维持 PDIA1 稳态 :研究发现,衣霉素处理 TCCSUP 细胞后,其释放的 EVs 中 PDIA1 水平显著增加,而在非转化的 SV-HUC 尿路上皮细胞中无此现象。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衣霉素处理后,PDIA1 与外泌体 / 多囊泡体标记物 TSG101 在 TCCSUP 和 J82 BC 细胞中共定位,但在 SV-HUC 细胞中不明显。对 PDIA1 的氧化还原状态分析表明,TCCSUP 细胞和 SV-HUC 细胞内大部分 PDIA1 以氧化形式存在,但衣霉素处理后,TCCSUP 细胞中还原型 PDIA1 的频率显著上升,且 TCCSUP 细胞来源的 EVs 中大部分 PDIA1 为氧化形式。此外,TCCSUP 细胞在基础状态下释放的 EVs 比 SV-HUC 细胞多,衣霉素处理进一步增加了 EVs 的释放。这表明肿瘤细胞可能在 ER stress 过高时,将氧化型 PDIA1 包装进 EVs 排出细胞,以维持细胞存活和减轻氧化应激。
富含 PDIA1 的 BC 来源 EVs 对受体尿路上皮细胞的影响 :从转染 shPDIA1 或对照 shRNA 的 TCCSUP 细胞中分离 EVs,处理非转化的 SV-HUC 细胞。结果显示,与对照 EVs 相比,shPDIA1 EVs 处理的细胞中 ROS 水平、DNA 损伤水平显著降低,集落形成率也明显下降。将重组 PDIA1(rPDIA1)恢复到 shPDIA1 EVs 中后,其诱导 ROS 产生、促进 NFE2L2 表达、增加 DNA 损伤和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得以恢复。在转化后的 SV-HUC 细胞中敲低 PDIA1,对其锚定非依赖生长无影响。这表明 PDIA1 是 EV 诱导受体尿路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关键驱动因素,但在细胞恶性转化后,维持恶性状态并不依赖 PDIA1。
富含 PDIA1 的 EV 转化细胞的突变特征 :对转化后的 SV-HUC 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其体细胞突变负担增加,非沉默突变和受影响基因数量增多。单碱基替换(Single Base Substitutions,SBS)分析显示,转化细胞中所有六类 SBS 均增加,其中 C 到 A 的颠换增加最为显著,这是 ROS 诱导 DNA 改变的典型特征。此外,还鉴定出一些在转化细胞中显著增强的突变特征,如 COSMIC 签名 SBS18,这也与 ROS 诱导的 DNA 损伤相关。这表明肿瘤来源的 PDIA1 在诱导尿路上皮细胞的氧化 DNA 损伤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PDIA1 表达与 NMIBC 患者肿瘤复发的关系 :构建包含 121 例 NMIBC 患者的组织芯片,分析 PDIA1 和 BiP(一种内质网应激标记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肿瘤复发患者的肿瘤组织中 BiP 和 PDIA1 水平显著更高,且非内质网定位的 PDIA1 水平也更高。生存分析显示,较高的 BiP 和 PDIA1 表达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显著缩短相关。这表明肿瘤组织中较高的 ER stress 水平和 PDIA1 表达与 NMIBC 复发风险增加相关,PDIA1 可作为预测 NMIBC 复发风险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该研究揭示了膀胱癌复发的新机制。膀胱癌细胞在 ER stress 条件下,通过释放富含氧化型 PDIA1 的 EVs 来维持自身存活,这些 EVs 被正常尿路上皮细胞摄取后,可诱导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增加肿瘤复发风险。PDIA1 和 ER stress 水平有望成为预测 NMIBC 复发的生物标志物,为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思路。然而,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使用衣霉素作为 ER stress 诱导剂无法完全区分其与 PDIA1 的 ER 相关功能;BC 细胞将氧化型 PDIA1 包装进 EVs 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PDIA1 富集的 EVs 的作用是否完全由 PDIA1 介导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以推动膀胱癌防治领域的发展。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