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这个 “记忆的窃贼”,正悄然在全球范围内肆虐。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它设下的认知衰退陷阱。患者逐渐失去记忆,曾经熟悉的面孔、日常的生活技能都被它一点点偷走,不仅让患者自身陷入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虽然对 AD 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由于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现有治疗手段仅仅只能减缓疾病进展,有效的治疗药物仍未问世。
一直以来,人们都知道 AD 的核心病理特征是 β - 淀粉样蛋白(Aβ)在老年斑中的沉积,以及由过度磷酸化 tau(P-tau)蛋白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 。近年来,持续的脑部炎症也被认为是 AD 的第三大核心病理特征。过去,人们认为脑部炎症反应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不受外周免疫的影响。然而,大量研究表明,AD 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外周免疫系统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周免疫细胞分泌的许多介质都可能导致神经元变性。但外周免疫细胞究竟是如何影响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病理、脑萎缩和认知功能的,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这样的背景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研究人员踏上了探索之旅,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该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外周免疫与 AD 之间的潜在联系,以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相关生物标志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外周免疫与 AD 发病风险之间的潜在机制。外周免疫和 BBB 相关生物标志物与 AD 病理、脑萎缩程度及认知功能均显著相关,且外周免疫生物标志物通过 BBB 相关生物标志物影响 AD,这为 “炎症导致 AD” 的假说提供了更有力、更全面的证据链。
AD 是一种涉及全身免疫反应的系统性疾病,外周免疫细胞的失衡会引发炎症反应,影响神经元功能。BBB 作为保护大脑的重要屏障,其功能的破坏与 AD 密切相关。外周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 MMPs 等,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 BBB 功能,如改变 BBB 密度、增加其通透性、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损伤内皮细胞等。
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次系统地探索了 BBB 相关标志物在外周免疫细胞与 AD 之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外周免疫与 AD 病理、脑萎缩和认知功能之间的紧密联系。不过,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暴露分析受限、BBB 相关生物标志物无法有效评估其完整性、无法避免抗炎药物对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需整合更多炎症标志物以及研究队列具有局限性等。但这并不影响该研究为 AD 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减少 BBB 的破坏,限制外周免疫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害浸润,为 AD 的治疗开辟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