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S13C:溶酶体损伤后 ER - 溶酶体接触的关键介导者及帕金森病研究新突破

《Nature Cell Biology》:The bridge-like lipid transport protein VPS13C/PARK23 mediates ER–lysosome contacts following lysosome damage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1日 来源:Nature Cell Biology 17.3

编辑推荐:

  为探究帕金森病(PD)相关基因 VPS13C 在溶酶体损伤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 VPS13C 功能的研究。结果发现,VPS13C 是溶酶体应激或损伤的传感器,可介导 ER - 溶酶体接触,这为理解 PD 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研究领域,一直存在诸多谜团。大量的遗传研究虽然已经确定了许多与 PD 相关的基因,但这些基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却尚未完全明晰。其中,溶酶体功能障碍被认为在 PD 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其背后的分子机制依然模糊不清。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探究相关基因对溶酶体功能的影响,对于揭示 PD 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也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带来希望。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聚焦于 VPS13C 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桥样脂质转运蛋白,并且是 PD 相关基因。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最终发现 VPS13C 是溶酶体应激或损伤的传感器。在溶酶体膜受到扰动后,VPS13C 会迅速从细胞质转移到溶酶体表面,将溶酶体膜与内质网(ER)连接起来。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它为理解 PD 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望推动针对 PD 的治疗研究取得新的突破。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此次研究中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细胞模型构建技术,构建稳定表达 VPS13C 的细胞系,如 Flp-In TREx 293 稳定细胞系,以及 VPS13C 基因敲除(KO)的细胞系,为研究提供了基础模型。采用生化分析技术,利用 Western blot 分析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变化;运用免疫荧光技术,直观观察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借助活细胞成像技术,实时追踪 VPS13C 在细胞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

下面来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1. VPS13C 快速招募至受损溶酶体:研究人员构建了表达 VPS13C-mClover 的稳定细胞系,通过共聚焦成像和 Western blot 分析发现,在添加溶酶体促渗剂 LLOMe 后,VPS13C 能在几分钟内迅速大量地招募到大多数 LAMP1-RFP 阳性的溶酶体上,且该招募与溶酶体膜损伤相关。
  2. VPS13C 招募先于 Gal3:通过表达荧光标记的 Gal3,研究发现 VPS13C 招募至溶酶体的时间比 Gal3 早几分钟,这表明 VPS13C 能感知到溶酶体膜在严重破裂之前的变化。
  3. 招募至溶酶体的 VPS13C 与 ER 结合:研究表明 VPS13C 在 ER - 溶酶体接触位点发挥作用,其与 ER 结合依赖 FFAT 基序与 VAP 的相互作用,与溶酶体结合依赖 VAB 结构域与 Rab7 的相互作用。在 LLOMe 处理后,VPS13C 招募至溶酶体的同时,ER 也通过 VAP 被招募至溶酶体。
  4. VPS13C 招募依赖 Rab7:Rab7 敲低或敲除实验表明,VPS13C 与溶酶体的结合以及在溶酶体损伤后的增强招募均依赖于 Rab7。
  5. VPS13C 招募与 Rab7 磷酸化无关:尽管 LLOMe 处理后 Rab7 会快速发生 Ser72 磷酸化,但通过多种实验策略证明,这种磷酸化反应并非 VPS13C 招募所必需。
  6. 全长 VPS13C 与 Rab7 结合受调控:研究发现全长 VPS13C 与 Rab7 的结合受到调控,在溶酶体损伤前,VPS13C 的 VAB 结构域虽能与 Rab7 结合,但全长 VPS13C 与溶酶体的结合较少。溶酶体损伤后,情况则相反。
  7. 分子内调控影响 VPS13C 与 Rab7 结合:VPS13C 的 C 末端片段包含的 ATG2C 和 PH 结构域会阻碍 VAB 结构域与 Rab7 结合,溶酶体损伤产生的信号可解除这种抑制。
  8. ATG2C 结构域检测溶酶体膜损伤:实验表明,VPS13C 的 ATG2C 结构域可检测受损的溶酶体膜并与之结合,在溶酶体膜损伤时,该结构域会发生构象变化,促进 VPS13C 与溶酶体的结合。
  9. PITT 通路不参与 VPS13C 招募:研究发现,虽然 PITT 通路与 VPS13C 招募的时间进程相似,但 VPS13C 招募至受损溶酶体的过程独立于 PI4P,即 PITT 通路不参与 VPS13C 的招募。
  10. VPS13C 缺失增加溶酶体脆性:对 VPS13C-KO 细胞的研究显示,VPS13C 缺失会增加溶酶体的脆性,使溶酶体更容易受到损伤。
  11. VPS13C 和 LRRK2 招募的差异:研究表明,VPS13C 和 LRRK2 虽都能响应溶酶体损伤,但它们的招募机制和动力学存在显著差异。VPS13C 招募迅速,可能在膜修复或保护的早期发挥作用;LRRK2 招募延迟,且依赖于 CASM 通路,可能参与后期过程。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此次研究揭示了 VPS13C 在溶酶体损伤后的重要作用。VPS13C 作为溶酶体应激或损伤的传感器,其招募是对溶酶体损伤的早期响应,可能通过介导脂质从 ER 运输到溶酶体膜,在预防或修复溶酶体膜破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 PD 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还提示 VPS13C 可能成为治疗 PD 的潜在靶点,为未来开发针对 PD 的精准治疗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研究还对 VPS13C 与其他相关蛋白和通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溶酶体损伤修复机制和 PD 的发病机制指明了方向。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