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Neurology》:Dysregulated interleukin networks drive immune heterogeneity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 immunogenomic approach to subgroup classification and predictive modeling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令人谈之色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就像大脑中的 “橡皮擦”,无情地擦去患者的记忆,使他们逐渐失去认知能力,生活无法自理。全球有无数家庭深受其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科研人员在 AD 研究领域不断探索,但 AD 的发病机制仍如同迷雾一般,尚未完全明晰。目前对 AD 的分类方式虽多,但却缺乏对白细胞介素网络动态和免疫基因组特征的整合。而且白细胞介素在 AD 中的作用复杂多样,其信号失调与 AD 的神经炎症、神经元损伤等病理过程紧密相关。为了深入了解 AD 的免疫机制,找到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Neurology》上。
该研究证实了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在 AD 患者中显著上调,并且基于白细胞介素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可将 AD 患者分为不同亚组,各亚组具有不同的免疫特征和通路活性。研究构建的预测列线图能够基于白细胞介素基因表达有效分层 AD 患者,为临床决策和治疗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转录组数据的横断面性质无法明确亚组代表的是不同疾病实体还是免疫激活的不同阶段,缺乏脑组织的组织学验证,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还需在不同种族人群中进行前瞻性验证等。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 AD 的免疫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有助于进一步理解 AD 的发病机制,为开发针对 AD 患者的个性化治疗策略和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推动了 AD 治疗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