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器官损伤对2800万手术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

《Nature Communication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0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针对围术期器官损伤(POI)这一全球性健康负担,德国研究团队通过对全国2800万手术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揭示了AKI(急性肾损伤)、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7种POI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关联。研究发现POI使死亡风险增加9倍(OR=9.3),住院时间延长11.2天,其中肝损伤(LI)死亡率高达68.7%。该研究为优化围术期管理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手术安全一直是全球医疗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尽管现代医学技术突飞猛进,但术后并发症仍是困扰医患双方的难题。据统计,全球每年约进行2.34亿例大手术,每小时就有1000例死亡和4000例严重并发症发生,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更值得关注的是,围术期死亡已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的第三大死亡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通过分析全国2800万例手术数据,首次系统揭示了围术期器官损伤(POI)对患者预后的深远影响。

研究团队采用德国诊断相关组统计数据库(2014-2017年),纳入所有住院手术病例。通过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7种POI(谵妄、卒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栓塞(PE)、肝损伤(LI)和急性肾损伤(AKI))与死亡率、住院时间的关联。关键方法包括:1)全国性回顾性队列设计;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风险模型;3)竞争风险分析和敏感性检验;4)归因分数计算评估各POI的相对贡献。

研究人群

研究纳入28,350,953例手术,中位年龄59岁,女性占54.3%。住院死亡率1.4%(n=393,157),4.4%病例(n=1,245,898)发生POI。POI患者年龄更大(76 vs 58岁)、男性比例更高(58.6% vs 45.1%)、急诊手术比例更高(54.7% vs 28.1%),且Charlson合并症指数更高(3 vs 0分)。

围术期器官损伤

任何POI均与死亡风险增加9倍(OR=9.3,95%CI=[9.2,9.4])和住院时间延长11.2天相关。54%的死亡病例伴有POI。AKI发生率最高(2.0%),其次是谵妄(1.5%)、AMI和卒中(各0.6%)。LI虽罕见(0.1%)但死亡率最高(68.7%),ARDS次之(44.7%)。谵妄作为第二常见POI,死亡率最低(10.8%)但显著延长住院时间10.6天。

多器官损伤

3.7%患者发生单一器官损伤,0.6%两器官损伤,0.1%≥3器官损伤。伴随器官损伤数量增加,死亡率呈指数级上升:1个器官13.9%,2个31.0%,≥3个43.7%(P<0.001)。调整分析显示,每增加一个器官损伤,死亡风险增加7-40倍,住院时间延长9-24天。

特定器官损伤

AKI贡献了最多死亡病例,其次是谵妄、AMI和LI。ARDS导致住院时间最长(中位29天)。风险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男性、急诊手术、高Charlson指数和高风险手术(如心脏、胸腹部手术)与POI发生显著相关。

这项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量化了POI的疾病负担,揭示了几个关键发现:首先,POI与近半数围术期死亡相关,其影响远超预期;其次,多器官损伤呈现"剂量效应",每增加一个损伤器官,死亡风险呈几何级数增长;第三,不同POI的疾病负担存在显著差异——AKI因高发病率成为最大"杀手",而LI和ARDS虽罕见但极其致命。这些发现为优化围术期管理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临床应优先防控AKI等高发POI,同时研发针对LI、ARDS等高危POI的特异性干预措施。研究也提示,未来应关注POI的共同病理生理通路,开发能同时保护多器官的广谱疗法。该研究的局限性包括仅反映德国医疗体系特点、无法追踪出院后结局等,但其揭示的POI流行病学规律具有普遍参考价值,为全球手术安全改进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