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有研究的黑珊瑚标本以及同地层的其他生物进行成像,清晰地观察到了化石的微观结构特征。其次,借助 X 射线断层扫描显微镜(Micro-CT)对部分化石和现存黑珊瑚进行扫描,并通过特定软件对图像和视频进行处理,获取了三维结构信息。再者,运用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仪(EDS)对部分标本进行成分分析。最后,通过贝叶斯推断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形态学树、分子树以及结合两者的共识树。
黑珊瑚骨骼中刺脊连接的演化(Evolution of spine-ridge junctions in the black coral skeleton):研究人员根据新发现的过渡物种,提出了黑珊瑚骨骼规律性的演化假设。从早期奥陶世到现代,黑珊瑚骨骼中刺脊连接的数量逐渐减少,刺的排列变得更加规则。早期的祖先可能具有不规则的网络和完整短脊,到现代黑珊瑚,网络被孤立的刺或由不明显纵向脊连接的刺所取代1011。
网络的兴起和纵向融合(The rise and longitudinal fusion of networks):由于奥陶纪黑珊瑚缺乏软组织保存,其软组织与轴向骨骼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人员推测 Sterictopathidae 中网络的深凹陷和脊可能分别对应于珊瑚虫的坑和有机鞘壁,网络的扩张和纵向融合可能有利于珊瑚虫的生长、营养共享以及抵抗水流和捕食者1213。
Antipatharia 直立轴向骨骼的起源(Origin of the antipatharian erect axial skeleton):结合其他珊瑚类群的演化以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研究人员认为在寒武纪 - 奥陶纪的海洋环境中,生态竞争促使了黑珊瑚向上生长,其直立轴向骨骼可能是通过每年分泌的基底薄片堆叠形成,类似其他化石珊瑚的结构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