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国多中心研究揭示脑静脉血栓形成(CVT)血管内治疗(EVT)的疗效与安全性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a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9日 来源: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16.7
编辑推荐:
为解决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患者血管内治疗(EVT)疗效争议,中国学者开展了一项覆盖31省份104家医院的多中心研究。通过倾向评分加权分析2774例患者数据,发现EVT与标准治疗(抗凝)相比未显著改善功能恢复(mRS 0-1),但安全性相当。该研究为CVT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了高质量循证依据,尤其提示合并脑出血(ICH)或癫痫患者需谨慎选择EVT。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一种罕见但可能致命的脑血管疾病,尤其好发于孕产妇和年轻女性。尽管抗凝治疗是标准疗法,但约10%的患者仍面临死亡或残疾风险。对于重症CVT患者,血管内治疗(EVT)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其疗效与安全性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此前唯一随机对照试验TO-ACT因无效性提前终止,仅纳入67例患者,难以得出明确结论。在此背景下,中国学者开展了一项迄今最大规模的真实世界研究,旨在为这一临床难题提供答案。
由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联合全国31个省份104家医院组成的RETAIN-CH研究团队,通过标准化数据采集平台,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至2022年2774例CVT患者资料。研究采用创新的省-市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保样本代表中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医疗现状。通过逆概率处理加权(IPTW)等统计方法平衡基线差异,重点比较EVT(449例)与标准治疗(2325例)对功能预后(mRS评分)和死亡率的影响。
??主要技术方法??
??研究结果??
??基线特征??
EVT组患者更年轻(平均38.7岁),且神经症状更严重:44.5%出现呕吐、24.1%癫痫发作、31.4%运动障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VT组合并ICH(28.7% vs 17.5%)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2.9% vs 6.8%)比例更高,反映临床更倾向对重症患者实施EVT。
??主要结局??
未发现EVT显著改善功能预后的证据:
??安全性结局??
EVT未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亚组分析??
发现两个重要异质性群体:
??治疗方式差异??
省级医院更常采用联合治疗(MT+IT占19.8%),而地市级医院偏好单纯MT(42.4%),反映医疗资源和技术差异。
??结论与意义??
这项发表于《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的研究首次基于中国人群大数据证实:
该研究通过严谨的流行病学设计弥补了RCT证据的不足,其省-市分层抽样方法增强了结论的外推性。未来研究需聚焦EVT最佳适应症筛选(如血栓负荷、静脉侧支循环等),并探索不同技术(如支架取栓vs接触溶栓)的优劣。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地市级医院EVT技术差异可能影响结局,提示需加强技术标准化培训。这些发现为全球CVT治疗指南的更新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