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Racial and Ethnic Health Disparities》:Data Disaggregation in Action: Filipino Americans Who Do Not Identify As Asian
编辑推荐:
在健康研究中,菲律宾裔美国人常被归为亚裔,但部分人并不认同这一分类,这影响数据准确性与政策制定。研究人员分析 2019 - 2021 年加州健康访谈调查(CHIS)数据,发现 8.8% 的菲律宾裔受访者认同太平洋岛民(PI)身份,85.2% 认同亚裔,6.1% 认同 “其他”。该研究对精准识别社区需求、完善数据分类意义重大。
在人口健康研究的广阔领域中,菲律宾裔美国人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他们被称为 “被遗忘的亚裔美国人”,明明是美国亚裔群体中的第三大分支,拥有约 440 万人口,可在健康研究领域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健康状况来看,菲律宾裔美国人面临着诸多挑战。他们患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概率比非西班牙裔白人及其他很多亚裔子群体都要高。语言障碍也成为他们获取医疗服务的绊脚石,近 30% 的人英语水平欠佳,却因种种原因很少使用翻译服务。而且,文化因素在医患沟通中也起着微妙的作用,专业医疗口译员在为菲律宾裔患者提供合适医疗服务时困难重重。此外,菲律宾裔在美国医疗劳动力中占比较大,他们也面临着职业风险。
在 COVID-19 疫情期间,菲律宾裔美国人的状况更是凸显了数据分类的问题。疫情初期,加州公共卫生部发现,菲律宾裔在亚裔美国人的 COVID-19 死亡病例中至少占 35%,但由于部分菲律宾裔可能将自己归为太平洋岛民而非亚裔,这一数据可能并未完全反映真实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把目光聚焦在菲律宾裔美国人的种族和民族身份报告行为上,试图探究在亚裔和太平洋岛民这两个种族类别之间,菲律宾裔美国人如何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健康研究和政策有何影响。
研究人员利用了加州健康访谈调查(CHIS)的数据,这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州级健康调查,其中包含了详细的种族和民族数据录入提示。研究结果令人深思:在 1859 名菲律宾裔受访者中,8.8%(n=163)的人将自己归为太平洋岛民,85.2%(n=1583)的人认同亚裔身份,还有 6.1%(n=113)的人选择了 “其他”。
进一步分析发现,认同太平洋岛民身份的菲律宾裔与认同亚裔身份的群体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更有可能同时认同拉丁裔 / 西班牙裔身份,年龄更大,并且拥有美国公民身份的比例更高。
在对其他联邦和州级健康调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发现,只有国家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NSDUH)和国家生命统计系统(NVSS)为受访者提供了在 “其他” 选项中填写或指定身份的机会。
这项研究意义非凡。它首次从基于人群的调查中揭示了菲律宾裔认同太平洋岛民身份的程度,为后续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研究人员采用的主要关键技术方法为:对 2019 - 2021 年 CHIS 中成年人的数据进行分析。CHIS 通过随机选取家庭中的一名成年人进行网络或电话访谈,收集了大量健康相关问题的数据。在收集种族和民族信息时,采用多部分问题格式,按照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的统计政策指令 15(SPD 15)进行分类。
研究结果部分:
- 菲律宾裔受访者身份分类情况:通过对 2019 - 2021 年 CHIS 数据的分析,得出菲律宾裔受访者中认同太平洋岛民、亚裔和 “其他” 的比例。
- 不同身份群体特征差异:对比不同身份群体在拉丁裔 / 西班牙裔身份、性别、年龄、贫困水平和美国公民身份等方面的差异,发现认同太平洋岛民身份的菲律宾裔在这些方面与认同亚裔身份的群体存在显著不同。
- 其他调查的情况:对十三个大型联邦和州级健康调查进行研究,发现只有 NSDUH 和 NVSS 提供了 “其他” 选项的填写或指定机会。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强调了菲律宾裔美国人身份分类的复杂性,以及数据分类在健康研究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研究建议广泛使用开放性填写提示来收集种族和民族信息,并且始终将菲律宾裔美国人从亚裔类别中细分出来。在样本量不足时,可采用中间类别呈现数据,以更好地反映亚洲人群的多样性,同时确保不忽视小群体。此外,还呼吁进一步开展社区驱动的研究,确保社区在数据分类中得到充分代表和关注,这对于促进公平、准确的健康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