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topathology Research》:Genome analysis reveals Erwinia amylovora in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ose of Kyrgyzstan and Kazakhstan
编辑推荐:
为解决火疫病在中国的爆发及传播机制不明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对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 19 株苹果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 )的比较基因组研究。结果发现病菌基因组高度相似,中国菌株与吉、哈两国菌株亲缘关系近。这为了解火疫病在中国的发生及防控提供了重要信息。
在植物的世界里,有一种可怕的 “杀手”—— 火疫病,它由革兰氏阴性菌苹果火疫病菌(
Erwinia amylovora )引起,专门侵袭蔷薇科植物,像苹果、梨树这些常见的果树都是它的 “攻击目标” 。火疫病堪称果树的噩梦,患病的果树先是出现水渍状病斑,接着迅速枯萎坏死,远远看去,病枝就像被火烧过一样焦黑,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给全球的苹果和梨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火疫病原产于北美,如今已 “跑” 到了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 年,它在中国新疆的梨树上首次现身,随后又扩散到甘肃,让中国的梨和苹果产业如临大敌。面对火疫病的肆虐,虽然中国一直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但它还是 “溜” 了进来,而且它在中国的起源和传播途径至今仍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谜团,找到防控火疫病的有效办法,南京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Phytopathology Research》上。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关键研究。在菌株选取方面,他们从中国新疆、甘肃,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患病植物组织中,分离出 19 株苹果火疫病菌。在技术方法上,主要运用了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等技术。通过 Illumina HiSeq 4000 系统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再用 RAST 等软件预测蛋白编码基因序列、识别各类 RNA 并进行功能注释,最后基于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
研究人员对 19 株病菌的基因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菌株的基因组大小、基因数量、GC 含量等都高度相似。其中,中国菌株平均预测蛋白编码数为 3866,吉尔吉斯斯坦菌株为 3839,哈萨克斯坦菌株为 4101。
系统发育分析是研究的重要部分。研究人员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菌株聚在一起,形成独立分支,说明它们起源于同一源头。进一步的共线性分析也证实,这些菌株在基因组水平上关系密切。
基因功能分析方面,研究人员利用 GO、KEGG 和 COG 数据库对基因功能进行注释。在 GO 注释中,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部分、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类别;KEGG 注释显示,基因功能集中在膜运输、氨基酸代谢等方面;COG 注释表明,参与氨基酸运输和代谢的基因数量最多。
致病相关因子研究也是关键。在分泌系统中,19 株菌株都含有高度保守的 II 型分泌系统(T2SS)和重要的 III 型分泌系统(T3SS),且都对梨树叶和果实表现出致病性。在细胞壁降解酶方面,发现了多种相关酶基因,部分菌株还含有特定的阿拉伯聚糖内切酶基因。鞭毛合成和趋化基因分析显示,19 株菌株都有完整的鞭毛合成基因簇和多个趋化蛋白,这对病菌在植物上的定殖很重要。信号转导系统研究发现,病菌的双组份系统(TCS)和环二鸟苷酸(c-di-GMP)介导的信号通路都高度保守,在病菌响应环境信号和感染植物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胞外多糖生物合成研究中,参与合成胞外多糖的基因在 19 株菌株中都很保守,这有助于病菌抵御外界不利环境、形成生物膜和致病。
铁摄取决定因素研究表明,病菌获取铁元素的相关基因,如铁摄取调节蛋白(Fur)和一些转运蛋白基因,在菌株中保守存在,对病菌生长至关重要。
次生代谢产物比较分析发现,19 株菌株基因组中预测出 12 个不同的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 聚酮合成酶(PKS)基因簇,部分基因簇与已知的次生代谢物基因簇相似,可能参与病菌的致病过程。
综合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推测火疫病菌起源于北美,先传播到欧洲,再从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传入中国,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入了解苹果火疫病菌与植物的互作机制、病菌的代谢途径和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火疫病防控策略,对保护中国的苹果和梨产业意义重大。同时,研究也指出,由于病菌基因组高度相似,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以便更全面地掌握病菌的特性,为防控工作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