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高密度DArTSeq SNP基因分型揭示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 A.Braun)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BMC Genomics》: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Ethiopian mustard (Brassica carinata A. Braun) revealed by high-density DArTSeq SNP genotyping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9日 来源:BMC Genomics 3.5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不明的问题,采用高通量DArTSeq SNP标记技术对188份基因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物种存在两个亚群(Pop1/Pop2),群体内变异(65.19%)高于群体间(34.81%),基因流(Nm=5.74)显著而遗传分化(PhiPT=0.02)较低,揭示了适度遗传多样性(He=0.21,PIC=0.36)。该成果为这种生物燃料潜力作物的育种策略和资源保护提供了分子依据。
来自Hawassa大学的研究团队决心用现代基因组学工具破解这个困局。他们收集了188份覆盖埃塞俄比亚8个地区的种质(含5个审定品种),采用DArTSeq GBS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这项研究犹如给埃塞俄比亚芥做了次"基因CT",通过3793个高质量SNP标记绘制出迄今最精细的遗传图谱,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Genomics》。
关键技术包括:1)从3周大幼苗提取gDNA,使用Illumina HiSeq2500平台进行69bp单端测序;2)参照GCA_016771965.1基因组,用DArTsoft14算法识别SNP;3)通过STRUCTURE、PCoA和NJ-tree进行群体结构分析;4)采用AMOVA计算群体分化指数。
染色体水平分析发现B基因组(源自B. nigra)SNP密度(56.85%)显著高于C基因组(43.15%),其中B1染色体以376个SNP成为多态性"热点"。转座突变分析揭示B基因组特有的8种碱基置换模式,其转换突变率(37.83%)远超C基因组(24.49%),暗示两个亚基因组存在不同的进化压力。
群体遗传学结果颇具启发性:STRUCTURE分析将种质分为两大群,Pop1(83.51%)以奥罗米亚(54.14%)和阿姆哈拉(30.57%)地方种为主,Pop2(16.49%)则聚集了所有审定品种。但PCoA显示两组仅贡献7.4%的变异,AMOVA更表明65.19%的变异存在于群体内部。这种"低分化、高混合"特征(PhiPT=0.02,Nm=5.74)暗示农民间的种子交换可能打破了地理隔离。
值得注意的是,审定品种全部集中在Pop2,与地方种形成微弱但稳定的遗传分化。这种现象犹如作物育种中的"基因指纹",证明人工选择确实留下了可检测的分子足迹。然而0.21的期望杂合度(He)和0.51的近交系数(FIS)敲响警钟——这个历经四千年栽培的物种,其遗传多样性竟只达到中等水平(PIC=0.26)。
这项研究为埃塞俄比亚芥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路线图:首先,B基因组的高变区可作为标记开发重点;其次,Pop2的审定品种与地方种间存在可追踪的基因流,这为追踪优良等位基因扩散提供了分子标记;最后,当前种质库的遗传瓶颈提示需要引入野生近缘种进行远缘杂交。正如作者Yirssaw Demeke Ambaw强调的,这些发现不仅对生物燃料作物的分子设计育种具有指导价值,更凸显了埃塞俄比亚作为Vavilovian多样性中心的特殊地位。未来研究若能整合全球种质资源,或可揭示这个"U三角"物种更深层的进化奥秘。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