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ervation Genetics 2.0》:Murky mysteries: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gene flow of the estuarine darter goby (Ctenogobius boleosoma)
编辑推荐:
为解决河口鱼类遗传多样性分布及 Ctenogobius 属研究不足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河口虾虎鱼(Ctenogobius boleosoma)种群结构和基因流的研究。通过分析 1333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发现该物种存在两个遗传分化明显的种群,这为其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广阔的海洋与河口区域,鱼类的生存和繁衍面临着诸多挑战。像 2010 年 “深水地平线” 石油泄漏、密西西比河与墨西哥湾之间 Bonnet Carré 溢洪道的持续开放,以及狮子鱼(Pterois volitans )和鳙鱼(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 )等入侵物种的出现,都给本地鱼类带来了潜在威胁。河口不仅是独特物种的栖息地,也是许多经济鱼类的育苗场,因此了解鱼类遗传多样性的分布对保护管理至关重要。
然而,虾虎鱼目(Gobiiformes )的种群遗传学研究相对商业食用鱼类而言较为匮乏,其中 Ctenogobius 属的部分物种甚至面临濒危或受威胁的状况,却缺乏相关的种群遗传学研究。Ctenogobius boleosoma 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河口鱼类,从巴西南部到美国新泽西州的大西洋沿岸都有它的踪迹。它能适应不同盐度,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但其生活史的许多方面仍不为人知,且该物种缺乏有效的管理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深入了解 Ctenogobius boleosoma 的种群结构和基因流,为其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Conservation Genetics》杂志上。
研究人员主要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
- 样本采集与 DNA 提取:从 16 个地点采集了 55 个 Ctenogobius boleosoma 样本,用 DNeasy Kit 提取基因组 DNA。
- SNP 基因分型与筛选:通过双酶切限制性位点相关 DNA 测序(ddRAD-seq)进行文库制备和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用多种软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 SNP 位点。
- 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分析:利用 Arlequin、R 包 StAMPP、判别分析主成分(DAPC)和 ADMIXTURE 等方法分析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
研究结果如下:
- SNP 发现:共获得 3.9×108条 reads,经筛选最终保留 1333 个 SNP 和 53 个个体用于下游分析。
- 遗传多样性:不同种群的多态性位点数量在 630(TB)到 1189(AL)之间,观测杂合度(HO )在 0.27 - 0.31 之间,南方种群(TB)的核苷酸多样性(π)和 Watterson’s Estimator(?S )较低。
- 判别分析主成分(DAPC):将个体分为两个遗传簇,一个包含北美地区(TX、MS、AL、FL)的个体,另一个包含南方地区(TB)的个体。去除 TB 个体后,北美地区内未发现种群结构。
- ADMIXTURE 分析:最优聚类数 K = 2,与 DAPC 结果相似,增加 K 到 3 时,北方种群间混合程度高,TB 内无混合。
- FST 估计:成对 FST 值在多个北方种群间为零,MS 和 TB 之间高达 0.306,显著的 FST 值支持了 DAPC 和 ADMIXTURE 的结果。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研究发现 Ctenogobius boleosoma 存在两个遗传差异明显的种群,但具体的地理界限尚不清楚。该结果与其他研究中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的地理分隔相符,南方种群甚至可能代表一个单独的物种。此外,研究还发现除南方种群(TB)外,其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测量值差异不大,且未观察到明显的近交效应。这一研究是首次对 Ctenogobius boleosoma 或 Ctenogobius 属其他物种进行的遗传结构评估,为后续制定保护管理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未来还需要对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进行更广泛的采样,以进一步明确两个种群之间的界限,同时也需要更多关于该物种生活史和种群动态的信息,以更好地保护这一物种及整个 Ctenogobius 属。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