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综述:基于PET的肿瘤放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系统性更新回顾
《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Insights into pet-based radiogenomics in oncology: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8日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8.6
编辑推荐:
本文系统评述了PET放射基因组学在肿瘤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作者团队通过PRISMA指南筛选18项研究(1780例患者),发现75.8%研究聚焦肺癌,88.8%使用18F-FDG示踪剂,揭示了影像特征与KRAS、EGFR等基因突变的关联性,但指出方法学局限性(如RQS 2.0评分均<50%)。该领域虽在捕捉肿瘤异质性和预后分层中潜力显著,仍需多中心设计、标准化流程和外部验证以推动临床转化。
肿瘤异质性是精准医学的核心挑战,而放射基因组学(Radiogenomics)通过整合影像组学(Radiomics)与基因组学(Genomics),为无创解析肿瘤生物学提供了新范式。PET成像凭借其功能学优势(如18F-FDG代谢显像),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18项研究(2012-2024年)的系统回顾,探讨PET放射基因组学在肿瘤诊断、预后及治疗决策中的价值与瓶颈。
研究遵循PRISMA指南,检索Scopus、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至2024年10月31日。纳入标准涵盖人类肿瘤学研究,要求同时采用放射组学与全基因组分析。质量评估采用RQS 2.0(满分66分),重点关注影像预处理、特征可重复性及临床相关性。
??肺癌主导研究 landscape??
75.8%研究(10项/1350例)聚焦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例如:
??其他肿瘤的初步探索??
??RQS 2.0暴露的缺陷??
所有研究评分均低于50%,主要短板包括:
??技术革新??:动态PET(如长轴FOV扫描仪)和Δ-放射组学可捕捉治疗响应时序变化。
??临床转化??:需优先开展多中心试验(如欧盟JANE项目),并探索非FDG示踪剂(如FAPI/PD-L1 PET)的基因组关联。
PET放射基因组学已证实其通过影像特征反推基因表型的潜力,尤其在肺癌中。然而,从“概念验证”到临床落地,仍需跨越方法学鸿沟——正如作者所言:“标准化与外部验证是解锁该领域潜力的钥匙”。未来,AI驱动的多组学整合或将成为破局关键。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