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11-酮睾酮(11KT)在澳洲鳗鲡(Anguilla australis)迁移与繁殖中调控脂质动员的作用机制研究
《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Releasing stored lipids to fuel migra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the eel, Anguilla australis—a role for 11-ketotestosterone?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8日 来源: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5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鳗鲡长距离洄游需高效动员储存脂质,但调控机制不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团队通过野外采样与11KT植入实验,结合NanoString技术分析24个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发现银鳗阶段白肌脂解/脂生成基因显著上调,但11KT处理未能重现该表型,揭示11KT并非脂质动员的核心调控因子,为理解鱼类生殖迁移能量供给提供新视角。
在自然界中,澳洲鳗鲡(Anguilla australis)的生殖迁移堪称一场史诗般的能量挑战。这种鱼类需要从淡水栖息地跋涉数千公里至海洋产卵场,期间完全禁食,依赖储存的脂质支撑游泳与性腺发育。其中,白肌作为主要脂质储存库(以三酰甘油形式),其脂质动员机制尤为关键。尽管先前研究发现雄激素11-酮睾酮(11KT)能增强脂质运输(通过上调载脂蛋白基因)并促进卵巢脂质积累,但其是否直接调控白肌脂质释放仍属未知。这一科学问题的解答,对理解鱼类能量再分配策略及人工诱导成熟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团队P. Mark Lokman领衔的研究通过多维度实验设计展开探索。首先采集野生黄鳗(定居期)与银鳗(迁移期)样本,测定血浆11KT水平与性腺/肝脏指数,并采用NanoString技术定量分析白肌中24个脂代谢相关基因及核雄激素受体(ARα/ARβ)表达。随后通过植入缓释11KT(0-0.3 mg/尾)进行黄鳗剂量效应实验,并对比处理银鳗的基因表达谱。关键技术包括:野外样本的生理指标测定(HSI/GSI)、血浆11KT放射免疫分析、胶原酶消化法测量卵母细胞直径、NanoString nCounterTM靶向基因表达分析,以及多维尺度分析(MDS)等生物信息学方法。
研究结果揭示:野生银鳗呈现典型生理特征,血浆11KT水平(41-67 ng/mL)显著高于黄鳗(0.13-2.91 ng/mL),伴随性腺指数(GSI 3.24% vs 0.43%)与肝指数(HSI 1.04% vs 0.58%)同步升高。基因表达谱显示,银鳗白肌中13个基因显著上调(P<0.05),包括脂解相关基因(如溶酶体酸性脂肪酶LIPF、甘油二酯脂酶β DAGLB)与脂生成基因(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B、脂肪酸合酶FASN),呈现"脂质循环增强"特征。值得注意的是,ARα表达量极高(10,245拷贝/100 ng RNA),但阶段间无统计学差异。
11KT植入实验成功诱导剂量依赖性生理变化:黄鳗的GSI与HSI呈上升趋势(P=0.054/0.033),但仅CDP-二酰甘油合成酶(CDS2)与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表达显著增加(P<0.05)。长期饥饿的银鳗经11KT处理后,ARα表达下调26%(P=0.005),而ARβ与LIPF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基因谱仍显著区别于野生银鳗。多维分析表明,11KT处理组未能聚类到野生银鳗特征区域。
结论部分指出,11KT虽能模拟银鳗部分表型(如性腺发育),但并非白肌脂质动员基因差异表达的主要驱动因子。该发现修正了"单一激素协调全程脂代谢"的假说,提示迁移期脂质动员可能存在更复杂的调控网络(如AMPK通路或应激激素)。研究为理解鱼类生殖-能量权衡提供新视角,并为人工诱导鳗鲡成熟技术开发指明需探索非雄激素依赖途径。论文创新性在于首次系统比较自然与人工诱导状态的分子特征,发表于《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的这项工作,为后续迁移生理学研究奠定重要方法论基础。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