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水分胁迫下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及代谢响应:解锁作物抗逆新密码

《Scientific Reports》:Suboptimal pre-anthesis water status mitigates wheat susceptibility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and triggers specific metabolic response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编辑推荐:

  为探究非生物胁迫对小麦与病原菌互作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花前水分亏缺对小麦赤霉病(FHB)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花前水分亏缺可减轻 FHB 症状,改变植物代谢和基因表达。该研究为提升小麦在复杂环境下的抗 FHB 能力提供新视角。

  在广袤的农业领域,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却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便是其中一种极具破坏力的疾病,它不仅会导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还会使麦粒被有害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影响粮食质量,威胁人畜健康。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环境因素对小麦与赤霉病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复杂影响。以往的研究虽已表明环境因素会影响 FHB 的发生发展,但对于在花前阶段水分胁迫这一常见环境变化,如何具体影响小麦对 FHB 的易感性,以及背后的分子机制和代谢变化,仍存在诸多未知。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Université Clermont Auvergn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在转录组分析方面,他们对样本进行 RNA 提取和测序,通过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手段,如用 TrimGalore 去除接头残基和 polyA/T、用 STAR 进行序列比对等,精确分析基因表达情况。代谢组学研究中,采用双相萃取法提取总代谢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 高分辨率质谱(UHPLC - HRMS)进行分析,再通过 MS-DIAL 等软件处理数据,从而全面了解代谢物的变化。同时,还进行了严格的统计分析,以确定不同处理组间的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如下:

  1. 花前水分限制改变宿主生理并减轻 FHB 症状:与充分浇水的条件相比,花前 12 天开始的水分亏缺显著降低了相对田间持水量(FC),在恢复灌溉后,FC 虽能迅速恢复,但此时小麦的生理状态仍受到影响。例如,在接种 3 天后,花前水分亏缺(PWD)植株的光系统 II 产量(PSIIY)比充分浇水(WW)植株明显下降近 10%。而且,PWD 植株的 FHB 症状发展明显减缓,从 72 小时后症状差异显著,最终 WW 植株小穗完全漂白,而 PWD 植株只是发黄,平均症状评分小于 1.2。
  2. 转录组分析
    • 小麦对 FHB 感染的转录组反应:通过双转录组方法,研究发现 WW 植株感染 FHB 后有 2518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PWD 植株中有 5711 个。其中,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的基因在 WW 植株中主要上调,而 PWD 植株中除了碳水化合物代谢,参与肽、细胞氨基酸和苯丙烷代谢过程的基因也有显著变化。
    • 小麦对累积 FHB 和 PWD 效应的转录反应:与未接种的 WW 植株相比,同时经历 PWD 和 FHB 的植株有 5577 个 DEGs,其中 1292 个是这种累积应激特有的。这些基因大多下调,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肽和细胞氨基酸代谢过程。同时,还鉴定出了一些 FHB 通用的 DEGs/DEmGs,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肽、细胞氨基酸和苯丙烷代谢过程。
    • 前期土壤水分亏缺对禾谷镰刀菌基因表达的影响:双转录组分析发现,PWD 感染植株与 WW 感染植株相比,真菌转录本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只有 10 个基因上调,主要与真菌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纤维素结合相关过程有关。
    • 对先前确定的假定易感基因集的元分析:研究重新分析了先前研究中确定的小麦 FHB 易感基因,发现近 90% 的已知易感(S)基因在本研究中成功重新分析,且大部分在 WW 和 / 或 PWD 条件下对 FHB 有显著差异表达,其调控模式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大多保守。

  3. 代谢组分析
    • 小麦代谢组谱在水分亏缺结束 3 天后仍受影响:前期水分亏缺使健康植株中 43 种代谢物差异积累,其中 7 种是该处理特有的,包括生物碱、肽、碳水化合物和苯丙烷等。
    • 花前水分亏缺改变小麦对 FHB 感染的代谢调整:在 WW 条件下,FHB 感染促进了 29 种代谢物差异积累,6 种是特异性的;PWD 后,FHB 感染显著诱导 59 种代谢物差异积累,5 种是特异性的,主要属于苯丙烷和生物碱类。
    • 小麦穗对累积 FHB 和 PWD 效应的代谢组反应:与未接种的 WW 植株相比,同时经历 PWD 和 FHB 的植株有 75 种代谢物差异积累,16 种是特异性的,主要是代谢物积累减少,多属于苯丙烷途径。同时,也有部分 FHB 通用的代谢物,主要表现为积累增加,涉及苯丙烷、生物碱、碳水化合物等途径。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虽然 FHB 的发生发展似乎不受先前水分处理的完全抑制,但前期水分胁迫确实改变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小麦对 FHB 的反应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具有一定的稳健性,真菌的转录组谱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基本不变,表明其感染策略未受明显影响。而植物在水分胁迫后的生理调整,如基因表达和代谢物积累的变化,可能是提高对 FHB 抗性的关键。例如,苯丙烷途径的调控导致肉桂酸和水杨酸衍生物的差异积累,可能增强了植物的防御能力。此外,研究还发现累积胁迫会产生独特的反应,与单一胁迫的影响不同,这意味着在研究植物对多种胁迫的反应时,应将其视为一种新的胁迫类型。该研究为进一步理解植物在复杂环境下的抗逆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开发新的策略来提高小麦对 FHB 的抗性,保障粮食安全。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