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乙肝的时空分布模式及影响因素:地理流行病学研究的关键意义

《BMC Public Health》: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hepatitis B in China: a geo-epidemiological study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5日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编辑推荐:

  为探究乙肝(Hepatitis B)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开展了中国乙肝的地理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发现乙肝发病率有年龄、出生队列效应及时空聚集性。该研究为乙肝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意义重大。

  乙肝(Hepatitis B)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全球约有 2.96 亿人感染乙肝病毒,每年约有 82 万人因此死亡,这已然成为一个严重影响全球人口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自 1992 年实施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计划以来,新增乙肝感染病例的趋势虽有所下降,但中国仍是全球乙肝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约占全球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总人数的 25% 。
以往针对乙肝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传统的统计或数学模型对参数极为敏感,不同参数可能导致结果出现巨大偏差,且无法直接量化现实世界中某些干预措施的参数,同时也未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乙肝分布的时空特异性。此前的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北京 - 天津 - 河北地区和新疆等地,针对全国范围的研究较少。

为深入了解乙肝在不同地区的实际传播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好地控制乙肝传播,来自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传染病疫苗产业教育融合创新平台翔安生物医药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此次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上。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数据方面,收集了 2004 - 2023 年中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每月乙肝病例数、发病率等数据,以及社会人口、经济、医疗保健等维度的 8 个变量数据。分析方法上,运用年龄 - 时期 - 队列(age - period - cohort)模型分析乙肝发病率随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的变化;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包括计算全局 Moran’s I 指数、局部 Moran’s I 指数和冷热点分析)揭示乙肝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时空扫描分析确定乙肝在时空上的聚集区域;借助随机森林算法筛选潜在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不同时空条件下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度。

研究结果如下:

  • 乙肝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效应:2004 - 2023 年,中国共报告 20,376,898 例乙肝病例。乙肝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每年下降 3.31% 。年龄 - 时期 - 队列模型分析显示,45 岁以下年龄组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 10 - 15 岁年龄组下降幅度最大;45 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纵向年龄特异性发病率在 15 岁前下降,25 岁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横断面年龄特异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时期效应表明乙肝发病风险逐渐降低,队列效应显示 1971 年前出生人群发病风险随出生年份增加而上升,1971 年后则随出生年份增加而下降。
  • 空间异质性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中国乙肝发病率存在空间聚集性,全局 Moran’s I 指数均大于 0(span data-custom-copy-text="\(P0.05\)")。局部 Moran’s I 指数和 LISA 聚类图显示,不同地区乙肝发病率的聚集模式随时间变化。冷热点分析发现,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是乙肝的常年热点地区,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为常年冷点地区。
  • 时空扫描分析:2004 年 2 月 - 2012 年 8 月,中国西北、西南、华中和华北部分地区出现高风险聚集;2013 年 2 月 - 2023 年 1 月,华东部分地区为低风险聚集;2014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华南、华东部分地区和华中部分地区出现高风险聚集。
  • 影响因素分析:随机森林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筛选出 6 个对乙肝发病率影响显著的变量,包括年末人口数、医疗机构床位数、农村人口比例、第三产业比例、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和人均 GDP。其中,年末人口数和农村人口比例的解释力较强,变量间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素增强的交互作用,年末人口数与农村人口比例的交互作用对乙肝发病率的解释力最强()。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表明,各变量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 10,模型拟合良好,回归系数显著不为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中国在控制乙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乙肝发病率存在年龄效应、出生队列效应以及明显的时空聚集性。5 岁以下、15 - 30 岁和 65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较高,应针对这些人群加强干预措施。乙肝发病率随出生年份的后延而降低。空间上,乙肝发病率呈现聚集特征,人口密度和农村人口比例是影响乙肝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且影响因素存在时空转移现象。

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在人口密集地区,应增加医疗机构床位;在人口稀疏地区,应加快经济发展。对于地理热点地区,应优先开展乙肝防控工作,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提高乙肝防控意识,并针对高危人群开展补种疫苗计划。

该研究从社会经济角度为乙肝防控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结果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制定更合适的针对性防控策略,从而降低中国乙肝疾病负担,对公共卫生领域的乙肝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