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玻璃体切除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烟囱样荧光渗漏的罕见血管造影现象:机制与临床意义
《BMC Ophthalmology》:Smoke-stack fluorescein leakage in a vitrectomised eye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a rare angiographic phenomenon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5日 来源:BMC Ophthalmology 1.7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印度研究者首次报道玻璃体切除术后PDR患者出现烟囱样荧光渗漏(SSL)的特殊现象。通过FA分析发现,该SSL源于残余增殖组织,晚期渗漏消退仅留纤维染色,揭示了术后荧光素扩散动力学的改变,为PDR术后评估提供了新视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直是威胁视功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因其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和并发症的高风险备受关注。传统认知中,烟囱样渗漏(SSL)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的典型血管造影表现,但近期印度L V Prasad眼科研究所的Kanika Godani、Ramesh Venkatesh*团队在《BMC Ophthalmology》发表的研究,颠覆了这一认知框架——他们首次记录到玻璃体切除术后PDR患者出现SSL的特殊现象。
研究团队通过标准FA技术(5 ml 10%荧光素钠注射)追踪59岁男性PDR患者术后情况。右眼术后3个月检查显示6/6视力,FA发现残余纤维增殖区呈现独特的垂直羽状渗漏,但不同于典型PDR的持续渗漏,该SSL在晚期完全消退仅留组织染色。对比左眼常规NVE渗漏模式,研究者提出玻璃体切除改变眼内流体动力学、残余缺血区代谢活性差异及高流量侧支循环共同促成这一现象。
关键发现包括:1)术后眼SSL源于颞侧残余增殖灶,渗漏动力学呈现"上升-扩散-消退"三阶段;2)未激光治疗的视网膜下象限可能因RPE代谢亢进形成温度梯度;3)高流量新生血管复合体加速荧光素对流。这些发现为理解术后PDR的血管造影变异提供了新机制解释。
该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首次系统描述玻璃体切除术后PDR的SSL现象,提出"缺血梯度-流体重构"假说,强调术后FA评估需注意:1)渗漏模式改变不排除活动性病变;2)晚期染色阴性不能作为治疗充分性的唯一指标;3)残余缺血区应作为重点监测靶区。研究为优化PDR术后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对激光补充治疗的决策具有指导价值。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