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亚硫酸氢盐转化(Bisulfite conversion,BC)一直是 DNA 甲基化分析的金标准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未甲基化的胞嘧啶会被转化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则保持不变,随后通过 DNA 测序等技术分析转化前后胞嘧啶的比例,就能确定 CpG 位点的甲基化状态 。然而,BC 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它需要大量的 DNA 样本,对于珍贵的低质量样本来说,这一要求难以满足;在处理过程中,BC 会导致 DNA 片段化和损失,使得后续的下游分析受限;而且经过转化后,基因组的序列复杂性降低,这会影响引物或探针的结合特异性,从而降低检测的准确性 。
为了克服 BC 的这些缺点,一种非化学的酶法转化(Enzymatic conversion,EC)技术应运而生。EC 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实现 DNA 甲基化的检测,它先利用 TET 氧化和 T4 - BGT 糖基化将甲基化的胞嘧啶(5mC)用羧基阻断,使其不被转化,然后通过 APOBEC 将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脱氨基转化为二氢尿嘧啶(DHU),在 PCR 过程中 DHU 会被替换为胸腺嘧啶,最终实现未甲基化胞嘧啶到胸腺嘧啶的转化,且避免了 BC 中使用的 harsh 化学条件 。但目前对于 EC 和 BC 的性能比较,仍缺乏系统的研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来自 Erasmus MC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Rotterdam 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们旨在通过系统评估 BC 和 EC 这两种方法的性能,为科学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明确两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样本类型和实验目的选择更合适的转化方法 。最终,该研究成果发表在《Clinical Epigenetics》杂志上。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用到了几个主要关键的技术方法。首先是 qBiCo 技术,这是一种基于多重 TaqMan 的定量 PCR 方法,能够评估转化后的 DNA 样本的多个性能参数,包括基因组范围内的转化效率、转化后 DNA 浓度和片段化程度 。其次,研究使用了从健康供体获取的全血样本,从中提取基因组 DNA(gDNA)用于后续实验 。
下面来看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选择 DNA 转化和 qPCR 评估方法:研究选用了 Zymo Research 的 EZ DNA methylation kit 作为 BC 的代表试剂盒,因为它在文献中备受认可,且被公司推荐用于 Illumina Infinium MethylationEPIC BeadChip array 这种甲基化发现研究的金标准实验;而 EC 则选用了 New England Biolabs 的 NEBNext? Enzymatic Methyl - seq Conversion Module,这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的酶法转化试剂盒 。同时,研究人员对两种方法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微调,以确保公平比较,并采用 qBiCo(v2)工具来评估转化效果 。
评估全球转化效率:研究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BC 和 EC 的转化效率相似。当 DNA 输入量为 100 ng 时,BC 的转化效率为 98.5 ± 1.0%,EC 为 98.7 ± 2.1%;当输入量降低到 10 ng 时,BC 为 97.8 ± 0.7%,EC 为 97.9 ± 0.9% 。不过,当 DNA 样本经过 UV 处理后,BC 的转化效率下降更为明显,例如在 120 s UV 处理后,BC 的转化效率降至 54.3 ± 7.7%,而 EC 仍能保持在 83.9 ± 6.0% 。
评估转化后 DNA 回收率:BC 的转化后 DNA 回收率普遍高于 EC。在 100 ng DNA 输入量时,BC 的回收率为 2.5 ± 0.7,EC 仅为 0.7 ± 0.2 。而且,BC 的回收率在低 DNA 输入量时存在高估现象,而 EC 的回收率则较低,可能与手动进行的磁珠清理步骤有关 。
评估转化后 DNA 片段化:BC 导致的 DNA 片段化程度明显高于 EC。在单一实验中,BC 的片段化指数为 2.2 ± 0.4,是 EC(0.8 ± 0.1)的 2.7 倍 。并且,UV 处理和超声处理会使 BC 样本的片段化指数大幅增加,相比之下,EC 对这些处理更为稳健 。
基于 qBiCo 的整体 DNA 转化方法性能评估:综合考虑三个指标,研究发现 BC 和 EC 的可重复性检测限均为 10 ng 。随着片段化程度增加,转化效率会下降,在低甲基化样本中,两种方法的性能都会降低 。
低水平 DNA 转化(10 ng)的应用和变异性:研究人员用 10 ng 的全血样本进行实验,结果显示 BC 和 EC 的转化效率分别为 97.3 ± 1.4% 和 97.8 ± 1.0%,BC 的回收率高估,EC 的回收率低,且 BC 的片段化程度更高 。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BC 和 EC 各有优缺点。EC 在处理片段化的输入 DNA(如无细胞 DNA)时表现更稳健,引起的 DNA 片段化较少;而 BC 则具有较高的转化后 DNA 回收率 。目前,由于 EC 试剂盒价格较高,且其回收效率有待提高,BC 在低模板样本检测中仍保持总体的金标准地位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可通过优化 EC 的磁珠清理步骤、使用载体 DNA 等方法提高其回收率 。此外,qBiCo 技术虽然为评估转化方法提供了有力工具,但它在检测 EC 样本时存在一定技术限制,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总体而言,该研究为 DNA 甲基化分析中转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