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 血管炎(Immunoglobulin A vasculitis),曾被称为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系统性小血管炎。它常伴随着可触及的紫癜、关节炎、腹部症状以及肾炎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其中,胃肠道病变在 IgA 血管炎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 50 - 80%,而腹痛则是最为常见的症状。多年来,类固醇被认为对儿童 IgA 血管炎引发的严重腹痛有治疗效果。然而,在类固醇的使用剂量和疗程方面,却一直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使用的剂量和疗程差异很大,目前的推荐大多基于专家共识或意见,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这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医生们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面临诸多困惑。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等 14 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旨在评估早期停用类固醇对儿科 IgA 血管炎患者总剂量和预后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上,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
类固醇重新给药情况:在 EDA 组的 82 名患者中,22 名(27%)因停药后腹部症状复发需要再次使用类固醇(RA 组),其余 60 名(73%)不需要(ED 组)。ED 组和 RA 组的总类固醇剂量均显著低于 STD 组(ED 组:4.7 mg/kg vs. 15.4 mg/kg,p<0.01;RA 组:8.5 mg/kg vs. 15.4 mg/kg,p=0.02),类固醇给药持续时间也显著短于 STD 组(ED 组:5 天 vs. 17.5 天,p<0.01;RA 组:11.5 天 vs. 17.5 天,p=0.01)。RA 组和 STD 组在住院时间、严重临床表现发生率、复发或复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影响类固醇剂量的因素:研究发现,早期停用类固醇(EDA)与较低的总类固醇剂量显著相关,而肉眼血便和较低的 Factor XIII 水平与较高的总类固醇剂量显著相关。多变量回归分析证实,即使调整了 Factor XIII 和肉眼血便因素,7 天内尝试停用类固醇仍可降低总类固醇剂量。
研究结论表明,对于儿童 IgA 血管炎腹痛患者,7 天内尝试停用类固醇可减少总类固醇剂量,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即使偶尔需要重新给药,也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这一研究成果为儿童 IgA 血管炎腹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理的类固醇使用方案,减少患者的治疗负担。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组间样本量不均衡,可能会降低比较的统计效力。但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后续的前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有望进一步明确最佳的类固醇给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