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就像血液系统中的 “恶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它是一种由多种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基因突变导致的血液恶性肿瘤,其中 FMS 样酪氨酸激酶 3(FLT3)基因突变在大约 30% 的 AML 病例中出现,会让下游信号通路持续激活,促使病情恶化,患者预后很差。吉列替尼作为 FLT3 的第二代 I 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给 FLT3 突变的 AML 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它的完全缓解率仅 21%,很多患者即便初期有效,最终还是会复发,耐药问题成了治疗路上的 “拦路虎”,而且其耐药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来自日本研究机构(Research Institute of Innovative Medicine, Tokiwa Foundation、Graduate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ryo Sosei University 等)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评估吉列替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染色质重塑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上,为揭示吉列替尼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在吉列替尼耐药的 AML 细胞中,染色质景观发生改变,约一半受影响区域位于基因间区,这可能与耐药有关。吉列替尼耐药可能不仅源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体细胞突变,还可能涉及非编码区域的复杂调控异常,所以综合多模态分析对阐明耐药机制至关重要。此外,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表达可能受 BET 家族蛋白 BRD4 调控,在体外实验中,吉列替尼与 BET 抑制剂联合使用可协同诱导 FLT3 突变的 AML 细胞凋亡。这意味着在吉列替尼治疗中加入 BET 抑制剂,或许能解决与耐药相关的基因调控异常问题,提高药物敏感性。该研究为后续探索吉列替尼耐药机制、优化 AML 治疗方案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