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Reports》:Loneliness and biomarkers of brain pathology in people with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编辑推荐:
为探究抑郁症状、阿尔茨海默病(AD)和脑血管疾病(CVD)生物标志物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主观认知下降(SCD)的关联,研究人员对 215 名认知未受损参与者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孤独与 SCD、CVD 和抑郁症状相关,这为进一步研究大脑病理生物标志物与神经精神症状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当下,认知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作为一种自我感知的认知能力下降,但客观认知测试却无法检测出来的现象,被认为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 SCD,试图揭开它与各种神经精神症状以及大脑病理变化之间的神秘面纱。
与此同时,孤独感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在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相关研究表明,孤独感不仅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增加患痴呆症等疾病的风险。然而,目前关于孤独感与大脑病理生物标志物之间的联系,科学界仍知之甚少。一方面,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部分研究显示孤独感与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tau 蛋白异常等 AD 相关病理变化存在关联,但也有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另一方面,对于孤独感与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同样缺乏明确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探究孤独感与 SCD、AD 和 CVD 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知老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还能为早期干预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等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为该领域带来了新的见解。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方法。首先,样本来源于瑞典哥德堡 H70 出生队列研究,从 1203 名 1944 年出生的 70 岁参与者中,筛选出 215 名符合条件的认知未受损个体 。通过对这些参与者进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生物标志物检测,分析其中淀粉样蛋白 β42/40(Aβ42/40)比值和磷酸化 tau(p-tau)水平,以此评估 AD 相关病理变化。同时,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获取大脑白质信号异常(White Matter Signal Abnormalities,WMSA)数据,作为 CVD 的生物标志物。此外,研究人员还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参与者的孤独感、抑郁症状以及 SCD 情况 。最后,运用随机森林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下面来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队列关键特征:研究对象均为 70 岁,其中女性占 53%,82.2% 出生于瑞典,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13±4 年,32% 为 APOE ε4 携带者。在生物标志物方面,31% 的个体 Aβ42/40 比值异常,6% 的个体 p-tau 水平异常,14% 的个体 WMSA 体积较高。14% 的参与者表示有孤独感,11% 有注意力集中方面的抱怨,55% 有记忆力方面的抱怨 。
- 抑郁症状、AD 和 CVD 生物标志物与孤独感的关联:单因素分析显示,有孤独感的人群中女性更多,且多为无伴侣、独居、有注意力集中抱怨以及抑郁症状更严重的人。多变量随机森林分析表明,WMSA 是区分孤独人群的最重要变量,其次是抑郁症状、Aβ42/40 比值和 p-tau 。然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抑郁症状与孤独感显著相关,而包括 Aβ42/40 比值、p-tau 和 WMSA 在内的生物标志物组合与孤独感的预测并无显著关联。
- 孤独感、抑郁症状、AD 和 CVD 生物标志物与注意力集中和记忆力抱怨的关联:在注意力集中抱怨方面,多变量随机森林分析表明,Aβ42/40 比值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随后是 WMSA、p-tau、抑郁症状和孤独感 。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只有抑郁症状与注意力集中抱怨的发生几率增加显著相关,孤独感和生物标志物组合并非显著预测因素。在记忆力抱怨方面,多变量随机森林分析显示,Aβ42/40 比值同样是最重要的变量,接着是 WMSA、p-tau、抑郁症状和孤独感 。但逻辑回归模型显示,该模型对记忆力抱怨的预测并无统计学意义。
综合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来看,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孤独感与大脑病理生物标志物,尤其是 CVD 存在关联。在预测 SCD 方面,抑郁症状比孤独感更为重要。这提示我们,在研究 SCD 与神经精神症状的关系时,不能忽视抑郁症状的作用。同时,研究中发现的孤独感与 CVD 生物标志物之间的联系,也为进一步研究孤独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采用横断面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tau 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样本年龄单一难以外推至其他年龄段,以及使用自评量表可能存在的偏差等。未来的研究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改进,进一步深入探讨孤独感、抑郁症状、大脑病理和 SCD 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认知健康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