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Application of double-row transfixion suture of the lower uterine segment in cesarean section for 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 complicated by 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a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
编辑推荐:
为解决凶险型前置胎盘(PPP)合并胎盘植入谱系(PAS)疾病剖宫产时出血及子宫保留问题,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研究人员开展 “子宫下段双排贯穿缝合术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为产妇治疗提供新方案。
在妇产科领域,产后出血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凶险型前置胎盘(PPP)合并胎盘植入谱系(PAS)疾病更是产后出血的重要诱因。在剖宫产手术中,这类患者胎盘剥离后,由于子宫下段收缩乏力,胎盘剥离面血窦难以闭合,常引发大量出血,出血速度可达 500 - 1000ml/min。以往,为防止出血,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甚至建议直接进行子宫切除术。但这种方法对于年轻女性而言,意味着生育能力的丧失,会给她们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创伤。因此,寻找一种既能有效止血,又能保留子宫的方法迫在眉睫。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难题展开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杂志上。
研究人员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了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分娩、有剖宫产史且被诊断为 PPP 合并严重 PAS 的 91 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孕妇术前经超声和 MRI 评估,并经手术或术后病理证实,且超声评分均大于 6。研究人员将其分为两组,47 名接受子宫下段双排贯穿缝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44 名接受腹主动脉球囊放置联合其他子宫缝合技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在手术方法上,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前经股动脉在腹主动脉下段预先放置动脉球囊,胎儿娩出后注入生理盐水阻断子宫血供,同时使用宫缩剂增强子宫收缩,胎盘取出后根据子宫收缩和出血情况选择缝合技术控制出血,必要时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手术过程中定时释放球囊恢复大脚趾正常血氧饱和度,观察无明显出血后常规关闭子宫切口。研究组则采用子宫下段双排贯穿缝合术,具体步骤包括术前进行椎管内麻醉,分离膀胱,在胎儿娩出前放置橡胶管减少出血,胎儿娩出后清理胎盘残留,用 1 - 0 可吸收缝线对子宫下段 - 宫颈前后壁进行双排贯穿缝合,缝合时注意间隔和范围,最后释放卵圆钳观察 10 分钟,无出血则缝合子宫切口关闭腹腔。
研究结果从多方面进行了比较:
- 一般资料:两组在年龄、孕次、产次、孕周、术前血红蛋白、超声评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这确保了研究的可比性。
- 手术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输血和新生儿 5 分钟 Apgar 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 术后恢复:两组在子宫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
- 随访情况:除对照组 2 名子宫切除患者外,其余 89 名患者术后 42 天子宫超声检查显示子宫恢复正常大小,两组恶露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术后 2 年随访,两组子宫憩室发生率和月经周期也无显著差异,除研究组 1 名因避孕失败行人工流产外,其余患者均无再次妊娠意愿。
研究结论表明,子宫下段双排贯穿缝合术在剖宫产治疗 PPP 合并 PAS 中,具有可靠的止血效果,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且避免了子宫切除,值得在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不过,该技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对手术者技能和解剖知识要求较高,对于严重粘连患者手术时间会延长,不适用于子宫后壁与肠道严重粘连的患者,且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和结论还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 PPP 合并 PAS 患者的剖宫产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止血方法,在保障孕产妇生育能力和身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