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血清白蛋白(Albumin)作为肝功标志物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预后评估中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Liver biomarkers as predictors of prognosis in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
编辑推荐:
本刊推荐:针对HFpEF患者预后评估难题,德黑兰医科大学团队通过系统评价20项研究(30,623例患者)发现,血清白蛋白(Albumin)水平与复合终点事件呈显著负相关(HR 0.71,95%CI:0.61-0.83),而AST、ALT、ALP等肝功指标未显示预后价值,为临床风险分层提供了新思路。
德黑兰心血管疾病研究所联合Vali-E-Asr生殖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在《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发表了首项系统评价肝功标志物与HFpEF预后的Meta分析。研究人员采用PRISMA指南,系统检索PubMed等4大数据库中2014-2024年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20项观察性研究共30,623例患者。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合并风险比(HR),并采用QUIPS工具评估研究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在16项涉及血清白蛋白的研究中,高水平白蛋白使复合终点风险降低29%(HR 0.71),排除异常值后效应量仍保持25%的风险降低(HR 0.75)。值得注意的是,白蛋白的预后价值存在显著异质性(I2=87%),经敏感性分析发现主要源于日本高龄人群研究的偏差。相比之下,5项关于胆红素的研究显示中性结果(HR 1.11),而AST、ALT和ALP同样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这些阴性结果可能受限于研究数量不足(3-5项)。
讨论部分指出,血清白蛋白的独特价值可能源于三重机制:首先作为肝脏合成功能的直接指标,其次反映全身炎症状态,再者提示营养不良风险。这与既往发现HFpEF患者存在"炎症-代谢-纤维化"三联征的假说高度吻合。而其他肝酶标志物的阴性结果,可能因HFpEF主要表现肝淤血而非肝细胞损伤的病理特点。
该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首次证实常规检测的血清白蛋白可作为HFpEF风险分层的实用指标,且检测成本低廉。未来研究需探索白蛋白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并验证在多民族人群中的普适性。局限性包括未能分析GGT(γ-谷氨酰转移酶)等新兴标志物,且部分研究未充分控制利尿剂使用等混杂因素。这些发现为理解HFpEF多器官交互作用提供了新视角,也为个体化预后评估开辟了道路。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