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Neospora caninum作为抗PD-L1 scFv-Fc递送载体:癌症免疫治疗新策略
《Molecular Therapy Oncology》:Neospora caninum as delivery vehicle for anti-PD-L1 scFv-Fc: A novel approach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来源:Molecular Therapy Oncology 5.3
编辑推荐: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利用重组Neospora caninum(Nc-1-scFv-Fc)分泌抗PD-L1单链抗体片段(scFv-Fc)的创新方法。通过靶向寄生虫微线体分泌途径,该工程化原虫能持续释放功能性抗体片段,有效阻断PD-1/PD-L1通路并激活T细胞活性,同时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ADCP)和细胞毒性(ADCC)。这种微生物载体系统为克服肿瘤微环境(TME)免疫抑制提供了新思路,其局部递送特性可减少全身毒性,为联合免疫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工程化原虫的诞生
研究团队首次将人类单克隆抗体atezolizumab的scFv-Fc序列(VH-linker-VL结构)与小鼠IgG2a Fc段融合,通过Toxoplasma gondii MIC5蛋白的信号肽引导,成功构建了能分泌抗PD-L1 scFv-Fc的重组Neospora caninum(Nc-1-scFv-Fc)。这种110 kDa的二聚体抗体片段通过寄生虫特有的微线体分泌途径释放,在37°C条件下呈现爆发式分泌特征——50%的分泌量在感染后4分钟内完成,且乙醇刺激可使分泌量提升150%。
"双刃剑"的生物学特性
令人惊讶的是,scFv-Fc的分泌并未影响原虫的核心生物学功能:入侵实验显示,重组株在30分钟和3小时的宿主细胞附着率(8.5±1.2 vs 7.8±1.5/100细胞)和细胞内化比例(62% vs 59%)与野生株无显著差异。在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中,96小时连续感染可使scFv-Fc累积浓度达15.5 ng/mL,同时维持与野生株相当的裂解活性(MOI=10时细胞存活率均<20%)。
免疫检查点的精准打击
分泌的scFv-Fc展现出卓越的靶向能力:对MDA-MB-231细胞(PD-L1high)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仅1.6 nM,与CHO细胞生产的参照品相当(0.8 nM)。在机制验证中,该片段可阻断96%的PD-1/PD-L1结合(p<0.05),并使OVA特异性B3Z T细胞的IL-2分泌量提升2倍(153 vs 75 pg/mL)。值得注意的是,片段中的Fc结构域充分发挥了"免疫桥接"作用——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对B16F10-mCherry细胞的吞噬率提升86%(13% vs 7%),并通过FcγRIV受体激活ADCC效应(发光信号达6×104 RLU)。
肿瘤微环境的动态渗透
在创新的二维模型中发现,scFv-Fc具备"远程作战"能力:当MOI=1时,69%的未感染细胞仍能捕获抗体片段。这种分布呈现PD-L1表达依赖性——IFN-γ刺激的B16F10细胞(PD-L1high)结合强度显著高于静息态细胞(p<0.01)。免疫荧光显示,分泌的抗体既能富集在感染细胞周围,也可扩散至远端未感染区域。
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挑战与机遇
虽然单次感染产生的scFv-Fc量(ng级)较临床抗体剂量(mg级)仍有差距,但该系统的独特优势在于:1)微线体途径实现持续分泌;2)原虫自身具有肿瘤趋向性和溶瘤作用;3)局部递送可降低系统毒性。研究者建议后续应通过三维肿瘤球模型评估片段在细胞外基质中的渗透性,并需严格评估这种人畜共患病原体的生物安全性。这项研究为"微生物载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策略提供了概念验证,其技术路线也可拓展至其他治疗性抗体的递送。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