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tica Chimica Acta》:Laser-induced graphene electrode modified by platinum nanoparticle/zein/gelatin/glucose oxidase for non-invasive glucose sensor in multiple biofluids
编辑推荐:
为解决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难题,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基于铂纳米颗粒(Pt-NP)修饰的激光诱导石墨烯(LIG)电极用于多种生物流体无创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优化相关参数后,该传感器检测线性范围为 0 - 2mM,检测限为 0.01mM,为血糖监测提供新选择。
在过去十年,糖尿病(DM)成为主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带来显著的健康风险和并发症。持续监测和控制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对糖尿病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利用患者的替代样本以无痛、微创的方式进行葡萄糖检测成为可能,非侵入性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备受关注。
葡萄糖检测技术分为侵入性、微创性和非侵入性三类。非侵入性葡萄糖监测技术通常利用光学或电磁读数,常借助纳米材料传感器修饰来提高分析信号质量。除指尖采血外,唾液、汗液和尿液等生物流体也可用于无创葡萄糖监测。
激光诱导石墨烯(LIG)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电极制造方法,具有高导电性、可调节结构和大表面积等优点,适合用于生物传感。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一种天然生物聚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和成膜能力,可作为保护层减少干扰。
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设计,利用 LIG 检测汗液、尿液和唾液等多种生物流体中的葡萄糖。系统优化了制造 LIG 电极的激光功率、Pt-NP 电沉积的循环次数以及修饰在 LIG/Pt-NP 表面的玉米醇溶蛋白浓度这三个关键参数,以获得最佳的葡萄糖电化学检测分析性能。通过可持续的 LIG 电极制造方法和简单的滴干程序,成功开发出一种经济实惠、灵敏度高且准确的无创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适用于实际样本检测,与商业标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实验材料和化学品包括无水 β-D (+) 葡萄糖、醋酸、来自黑曲霉的葡萄糖氧化酶(GOx)、戊二醛、猪皮明胶粉、过氧化氢(H2O2 )等。通过优化 LIG 的制造参数,如激光功率、铂电沉积循环次数和玉米醇溶蛋白浓度,提升传感器性能。该生物传感器将铂纳米颗粒(Pt-NP)作为 H2O2的电催化剂与玉米醇溶蛋白层相结合,具有高灵敏度、稳定性和选择性,非常适合在各种生物流体中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