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镉(Cd)污染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水体中的 Cd 会通过灌溉等方式进入农田,由于 Cd 在土壤中具有持久性,农作物在吸收土壤养分时会吸收 Cd,导致大量 Cd 在作物中富集。玉米作为世界上广泛种植且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的作物,其吸收和转运 Cd 的能力较强,这不仅影响自身生长,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从农田中去除 Cd 难度较大,因此寻找有效减轻玉米中 Cd 积累的策略,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探究如何减轻玉米中 Cd 的积累,东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设计了盆栽实验,分析在 Cd 胁迫下,外源甘油对玉米幼苗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分子响应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研究人员用到的主要关键技术方法包括:首先进行盆栽实验,选用郑单 958 玉米种子,设置不同 Cd 浓度和甘油处理组;实验过程中测定生物量、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如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等)、Cd 含量及分布;还对玉米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包括 RNA 提取、cDNA 文库构建和测序等。
玉米幼苗 Cd 含量、转运系数和亚细胞分布:Cd 胁迫下,玉米根中 Cd 积累量大于地上部分。添加甘油后,地上部分 Cd 含量显著降低,如 Cd400 + Gly 处理组在 14 天和 21 天时,地上部分 Cd 含量分别比 Cd400 处理组降低 18.63% 和 14.03%,同时根中 Cd 含量增加,Cd 转运系数(TF)显著降低。在亚细胞分布上,甘油使地上部分细胞器和可溶性成分中 Cd 含量降低,根中细胞壁 Cd 含量增加91011。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表明,叶面喷施甘油可促进 Cd 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增加生物量,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增强抗氧化防御系统,减少 Cd 向地上部分转运。转录组分析揭示了甘油缓解 Cd 胁迫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苯丙烷生物合成、植物 - 病原体相互作用和光合作用通路有关。该研究为有效缓解玉米中过量 Cd 提供了新方法,为培育抗重金属植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