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毫克与2毫克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后早期眼压动态变化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一项揭示剂量安全性的关键研究

《Eye》:Early intraocular pressure dynamics following aflibercept 8?mg versus aflibercept 2?mg: a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analysi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来源:Eye 2.8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来自国际团队的前瞻性观察研究,针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O)患者,比较了8 mg与2 mg阿柏西普(aflibercept)玻璃体内注射后的早期眼压(IOP)变化。通过iCare回弹式眼压计动态监测发现,两种剂量均在1分钟引发显著IOP峰值(8 mg:55.6±15.2 mmHg;2 mg:54.2±20.4 mmHg),30分钟内恢复正常,且青光眼和DMO患者需重点监测。该研究为高剂量抗VEGF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这项前瞻性观察研究通过精密设计的临床实验,揭示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阿柏西普(aflibercept)两种剂量(8 mg vs 2 mg)玻璃体内注射(intravitreal injection)后的眼压(IOP)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团队采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rebound tonometry)对140只治疗眼(35例8 mg组/35例2 mg组)及其对侧对照眼进行系统监测,发现两种剂量均在注射后1分钟(T1)引发剧烈IOP飙升(8 mg组达55.6±15.2 mmHg,2 mg组54.2±20.4 mmHg,p<0.001),但30分钟(T3)后均恢复至基线水平(19.3±5.9 mmHg vs 20.5±6.6 mmHg,p>0.05)。值得注意的是,青光眼患者出现持续性高压的风险增加3.2倍,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O)患者的初始IOP峰值较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高出18%。这些发现为临床医生选择抗VEGF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特别是对于合并青光眼或DMO的高危人群,建议加强术后眼压监测。三个月随访显示两组IOP保持长期稳定,证实8 mg剂量与标准2 mg剂量具有相当的短期安全性。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