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中,对 DNA 修饰的探索一直是热点话题。CpG 甲基化作为一种关键的表观遗传标记,在基因调控、发育以及众多生物学过程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往,大多数检测 CpG 甲基化的先进方法,比如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WGBS)和酶促甲基测序(EM-seq),都需要在测序前对 DNA 进行化学或酶处理。这一操作存在明显弊端,会破坏天然 DNA 的完整性,改变碱基,使得后续用于变异检测和基因组组装的读取变得困难重重。就好比在拼图游戏中,拼图的碎片被损坏了,想要完整地拼出图案就变得异常艰难。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第三代测序技术,如牛津纳米孔技术(ONT)和 PacBio,为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它们能够在不改变 DNA 的情况下直接检测 DNA 修饰,这就像是拥有了一双透视眼,可以直接观察到 DNA 的内部变化,同时获取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的信息。然而,利用这些技术检测 CpG 甲基化并非易事,需要获取原始信号或额外数据,还涉及大量的计算处理。并且,大多数使用 ONT 读取的基因组研究都不会保留或公开原始信号文件,导致用于基准测试或模型训练的公共数据集十分有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的研究人员决心攻克这些难题。他们来自多个研究机构,包括 Université Fédérale de Toulouse、INRAE 等。研究人员针对猪(Sus scrofa)和鹌鹑(Coturnix japonica)这两种具有重要农学意义的物种展开研究。猪在基因上与人类接近,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模型动物;鹌鹑拥有高 GC 含量的微染色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