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Infectious Diseases》:Sex differences in systematic screening for tuberculosis amo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na?ve people with HIV in Kampala, Uganda
编辑推荐:
为探究 HIV 感染者结核病系统筛查中的性别差异,包括结核病患病率、筛查工具诊断准确性及疾病结局等,研究人员对乌干达 1549 名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 HIV 感染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男性结核病患病率更高,但筛查后治疗启动时间和早期死亡率与女性相似,表明系统筛查或可减少性别差异。
在全球健康领域,结核病(Tuberculosis,TB)与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双重威胁一直是严峻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结核病负担沉重,而男性在结核病患者中占比颇高,男性与女性结核病通报病例的比例在 2021 年达到 1.7:1.0。在 HIV 感染者中,男性同样面临更高的结核病风险,且结核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更高。由于社会、行为以及生物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男性结核病诊断和治疗往往更为滞后,这不仅导致他们自身预后较差,还可能造成结核病在家庭和社区中的传播扩散。同时,针对 HIV 感染者结核病系统筛查的研究中,很少有对性别差异进行详细分析的。因此,探究 HIV 感染者结核病系统筛查中的性别差异,对改善结核病诊疗、减少性别间结核病负担差距意义重大。
为解决这些问题,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乌干达 Makerere 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对 2013 年 7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间,在乌干达两家 HIV/AIDS 诊所登记的未接受 ART 治疗、CD4+T 细胞计数≤350 cells/μL 的成年 HIV 感染者进行了队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筛查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 HIV 感染者中结核病诊疗结局的性别差异,为优化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
研究人员采用的主要关键技术方法如下:
- 样本队列:选取乌干达两家诊所符合条件的成年 HIV 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
- 检测方法:对参与者进行症状筛查、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痰液样本收集用于 Xpert MTB/RIF 检测和液体分枝杆菌培养,以确定结核病感染情况。
- 数据统计分析:运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或 Fisher 精确检验等方法,对比男性和女性在基线特征、结核病患病率、诊断指标及疾病结局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结果具体如下:
- 研究人群特征:共纳入 1549 名参与者,其中男性 727 名(46.9%),女性 822 名。男性年龄更大、BMI 更低、CD4 计数更低,且更易有机会性感染病史。总体上,236 名(15.2%)参与者痰培养确诊结核病,男性患病率(20.5%)显著高于女性(10.6%)。
- 分枝杆菌负荷指标:男性报告的症状数量更多、持续时间更长。确诊结核病的男性 CRP 水平和 Xpert 半定量分级更高,但 Xpert 检测阳性率在两性间无差异,培养阳性天数也无性别差异。
- 结核病筛查检测特征:WHO 四部分症状筛查中,男性阳性率更高,但特异性低于女性,敏感性相似。CRP 筛查时,男性阳性率更高、基线 CRP 水平更高,敏感性低于症状筛查且两性相似,特异性低于女性。Xpert 筛查中,男性阳性率更高,敏感性低于前两者且两性相似,特异性较高且两性相似。症状筛查后进行 CRP 检测的组合策略,男性阳性率更高,敏感性两性相似,特异性低于女性。
- 结核病治疗启动和早期死亡率:在 236 名确诊结核病的参与者中,208 名(88.1%)启动治疗,男性和女性治疗启动时间中位数相似(2 天 vs. 4 天)。总体上,48 名(3.1%)参与者在入组 3 个月内死亡,确诊结核病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 3 个月死亡率相似(9.4% vs. 9.2%) 。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虽然未接受 ART 治疗的男性 HIV 感染者结核病患病率更高、分枝杆菌负荷更大,但经系统筛查后,其结核病治疗启动时间和早期死亡率与女性相似。这表明系统筛查有望减少 HIV 感染者结核病诊疗结局的性别差异。然而,目前筛查工具存在特异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男性中更为明显,可能导致男性错过结核病预防治疗的机会。未来需要开发更具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筛查工具,同时在高负担地区推广现有工具的系统筛查,以应对结核病流行。此外,还需进一步研究生物因素对 HIV 感染者结核病性别差异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与社会行为因素的相互作用。该研究为 HIV 感染者结核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推动全球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