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 and Vision》:Efficacy of botulinum toxin and surgery in managing 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
编辑推荐:
为比较肉毒杆菌毒素(BTX)注射与斜视手术治疗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效果并探究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开展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手术 6 个月成功率更高,BTX 注射早期恢复立体视。该研究为 AACE 治疗提供参考,助力个性化医疗。
在眼科疾病的世界里,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正悄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AACE 是一种较为罕见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斜视类型,它突然来袭,常常毫无征兆,且与神经系统或全身性异常无关。以往,其发病率大约在 0.3%,可如今在年轻人群中,这一数字竟攀升到了 2.4%,这很大程度上可能要 “归咎” 于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别小看了 AACE,它对双眼视觉和深度感知的损害极大,会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的阅读、驾驶等活动。要是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发慢性视觉障碍,降低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 AACE 的治疗,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传统的切开式斜视手术,它一直被视为标准治疗手段,能让眼球稳定地归位;还有肉毒杆菌毒素(BTX)注射,这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方式,恢复快,对组织的损伤也小。不过,这两种方法在长期疗效和对患者感觉功能的影响方面,还存在很多未知。为了填补这些空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前瞻性对比临床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Eye and Vision》杂志上。
研究人员为了开展这项研究,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他们精心挑选了符合特定标准的患者,这些患者均来自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从 2022 年 1 月到 2024 年 1 月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调节和集合功能测试,以及眼前节和后节的评估。通过这些检查,详细收集了患者的各项数据,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来看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患者分组及基线特征:共有 60 位 AACE 患者参与研究,其中 27 人接受了斜视手术(手术组),33 人接受了 BTX 注射(化学去神经支配组)。在研究开始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BCVA、睫状肌麻痹验光误差、术前偏差和视觉功能等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这保证了研究的可比性。
- 运动和感觉结果
- 运动成功率:术后 1 个月和 3 个月时,两组的运动成功率没有明显差异。但到了 6 个月,手术组的运动成功率高达 100%,而化学去神经支配组仅为 69.7%,手术组明显更胜一筹。化学去神经支配组部分患者在术后还出现了复发的情况,6 个月时 11 名患者出现复发性内斜视。
- 感觉结果:在感觉功能方面,化学去神经支配组在术后 1 个月时,近距离≤100 弧秒处实现立体视的成功率显著高于手术组,分别为 51.5% 和 14.8% 。不过到了 6 个月,两组在感觉功能上的差异就不明显了,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且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升。
- 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屈光参差是影响 BTX 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化学去神经支配组中,屈光参差小于 1 屈光度(D)的患者,运动成功率更高,感觉功能也更好,包括近距离立体视(84% ,21/25)和近距离≤100 弧秒处的立体视(56% ,14/25),都明显优于屈光参差≥1D 的患者。
综合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来看,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明确指出切开式斜视手术和 BTX 注射在治疗 AACE 方面都有一定效果。手术能长期稳定地矫正眼位,而 BTX 注射虽然在 6 个月时成功率有所下降,但能让患者更早地恢复立体视功能,并且长期维持融合功能。同时,研究首次识别出屈光参差是 BTX 注射后复发的风险因素,这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对于 AACE 患者,尤其是存在屈光参差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更精准地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仅为 6 个月,治疗分配可能存在选择偏倚,BTX 剂量也缺乏标准化。未来还需要更多大规模、长期随访的研究,来进一步完善对 AACE 治疗的认识,优化治疗方案,让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