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药物干预对网络游戏障碍的治疗效果: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Current Addiction Reports》:Can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Have Therapeutic Effects o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来源:Current Addiction Reports 4.1

编辑推荐:

  本文综述了药物干预对网络游戏障碍(IGD)的治疗潜力,系统评估了安非他酮(bupropion)、SSRIs(如艾司西酞普兰)、哌甲酯缓释剂(Concerta)及托莫西汀(atomoxetine)等药物的疗效,尤其关注共病抑郁或ADHD患者群体。尽管现有证据支持药物对IGD症状的改善作用,但研究异质性(如试验设计差异、共病状态)仍需更大规模标准化研究验证。推荐结合认知行为疗法(CBT)探索多模式治疗策略。

  

药物干预对网络游戏障碍的治疗效果:机制与临床证据

背景与现状
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其核心特征为持续游戏行为伴随显著功能损害。近年研究发现,IGD患者常合并抑郁、焦虑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提示神经生物学机制可能与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通路异常相关。

药理靶点与机制

  1.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调节剂:安非他酮通过抑制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可能改善IGD患者的奖赏系统失调。
  2. ?5-羟色胺通路:SSRIs(如艾司西酞普兰)通过增强5-HT1A受体活性,减少冲动性和情绪症状。
  3. ?ADHD治疗药物:哌甲酯(Concerta?)和托莫西汀通过调节前额叶皮质DA/NE水平,改善共病ADHD患者的执行功能。

临床证据分析

  • ?安非他酮 vs 安慰剂:两项平行对照试验显示,安非他酮组IGD症状评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MD=-1.24,95%CI -1.76至-0.72)。
  • ?SSRIs的跨研究一致性:艾司西酞普兰在共病抑郁患者中表现出双重疗效,而舍曲林在单臂研究中减少游戏时间达35%。
  • ?ADHD靶向治疗:哌甲酯缓释剂使共病ADHD患者的游戏冲动性下降42%(p<0.01),托莫西汀则显著改善注意力分散(效应量η2=0.18)。

局限性与展望
当前研究存在三大挑战:

  1. 样本异质性(如单纯IGD vs 共病患者);
  2. 缺乏长期随访数据;
  3. 安慰剂效应在行为干预中的高占比(约30%)。未来需开展多中心RCT研究,结合功能磁共振(fMRI)等神经影像学技术验证药物对默认模式网络(DMN)的调节作用。

临床实践启示
基于现有证据,建议分层治疗策略:

  • 共病抑郁:SSRIs联合CBT;
  • 共病ADHD:哌甲酯/托莫西汀优先;
  • 单纯IGD:安非他酮可作为一线选择。但需警惕药物滥用风险,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