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综述:濒死体验的神经科学模型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A neuroscientific model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1日 来源: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整合了濒死体验(NDE)的多学科研究进展,提出基于进化框架的神经生理-心理联合模型。作者从意识分离(disconnected consciousness)、神秘体验(mystical features)等典型特征切入,剖析了包括神经递质释放异常、脑网络电生理改变等机制,特别关注致幻剂诱导体验与濒死大脑研究的交叉证据,为理解死亡前意识涌现提供了新范式。
濒死体验(NDEs)作为人类意识研究的终极谜题之一,其背后隐藏着大脑在极端状态下的运作密码。最新神经科学研究揭示,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体验实则是多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意识分离的神经基础
当生命系统面临实际或感知的生理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特殊的防御性程序。动物实验显示,在缺氧(hypoxia)条件下,γ波段神经振荡会出现特征性增强,这与人类NDEs中报告的"全景式生命回顾"现象存在显著关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默认模式网络(DMN)的异常激活可能解释为何受试者会产生脱离躯体的奇异感受。
化学信使的狂欢
神经递质系统的紊乱构成NDEs的分子基础。谷氨酸(Glu)能神经元过度兴奋引发的兴奋毒性(excitotoxicity)会破坏正常的信息处理流程,而5-羟色胺(5-HT2A)受体的异常激活则与致幻剂诱导的神秘体验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更引人深思的是,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可能赋予濒死者特殊的平静感——这种机制在进化上或许具有减轻死亡痛苦的适应意义。
时空感知的重构
濒死状态下,前额叶皮层(PFC)功能的率先衰退导致时间感知的扭曲,而顶叶皮层(TPJ)的异常活动则与灵魂出窍体验(OBE)密切相关。脑电图(EEG)研究显示,濒死大脑会出现特征性的γ波(25-100Hz)爆发,这种高频振荡被认为可能是意识增强的神经标志。
进化视角的再审视
从进化医学角度看,NDEs可能是大脑在危机时刻启动的"终极防御程序"。这种机制可能源于古老的威胁响应系统,通过释放DMT等内源性致幻物质来减轻死亡焦虑。比较神经学研究显示,类似机制在哺乳动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提示其可能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
意识研究的启示
濒死状态为理解意识本质提供了独特窗口。现有证据表明,即使在严重脑损伤情况下,意识体验仍可能通过残余神经网络得以维持。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意识理论,为临床脑死亡判定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未来研究需要建立更精确的动物模型,并开发能客观量化神秘体验的神经标记物。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