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印度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多层次分析:基于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数据的复杂因素解析
《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Unraveling the complexity of selected adverse neonatal outcomes in India: a multilevel analysis using data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survey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1日 来源: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2.8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印度日益严重的不良新生儿结局(ANOs)问题,通过分析2019-21年国家家庭健康调查(NFHS-5)中17.4万例分娩数据,采用三级逻辑回归模型揭示:ANOs发生率从2005年的20%升至26.5%,早产率下降但低出生体重(LBW)上升至16.4%。研究发现母亲高等教育(OR 0.92)、产前检查(OR 0.95)和分娩准备知识(OR 0.88)具有保护作用,而医疗求助困难(OR 1.2)和意外妊娠(OR 1.11)是风险因素。该研究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证据。
新生儿健康是衡量国家公共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仍面临严峻挑战。尽管全球早产率约为10.6%,每年约1500万例,印度2019-21年的数据显示12%早产率和18%低出生体重(LBW)率,显著高于邻国。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不良新生儿结局(ANOs)导致印度60%的新生儿死亡,且近十年间ANOs总发生率从20%攀升至26.5%,形成与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趋势的"剪刀差"现象。这种矛盾现象提示传统干预措施可能存在盲区,亟需从多维度探究影响因素。
国际健康管理研究所与SRM科技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基于印度第五轮国家家庭健康调查(NFHS-5)数据,对17.4万例最近分娩妇女进行三级逻辑回归分析,论文发表于《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包含早产(PTB)、LBW(≤2500g)和早期新生儿死亡(≤7天)的复合ANOs指标,并首次系统评估了个人、家庭和社区三层次因素的交互影响。
研究采用多阶段分析方法:首先通过χ2检验筛选变量,继而构建包含22个解释变量的三级(个体-家庭-社区)逻辑回归模型。关键技术包括:1)利用NFHS-5全国代表性样本(覆盖707个地区);2)创建复合指标如分娩准备与并发症应对指数(BPCR,Cronbach α=0.90);3)计算社区级经济/教育指数;4)通过类内相关系数(ICC)评估层次差异贡献率。
个体层面结果显示,母亲身高>155cm降低20%风险(aOR 0.8),掌握全部BPCR知识降低12%风险(aOR 0.88)。意外妊娠者的ANOs风险增加11%,医疗求助困难者风险升高20%。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高危因素如高龄产妇(35-39岁)的aOR为0.72,颠覆了常规认知。
家庭因素分析发现,最富裕阶层相比最贫困阶层风险降低16%(aOR 0.84)。使用清洁燃料的看似保护作用在调整社区因素后消失,揭示环境因素的混杂影响。表列种姓(SC)风险较高,而表列部落(ST)风险反而降低9%,可能与部落地区针对性医疗干预有关。
社区层面差异贡献显著:地区差异解释6.2%变异,社区层面占19.7%,家庭层面达31.3%。中部地区风险比南部高33%(aOR 1.33),北方邦甚至达56%。社区妇女教育水平低的地区风险增加4%,但经济水平低的地区风险降低6%,可能与扶贫政策倾斜相关。
讨论部分强调三个关键发现:首先,ANOs上升主要驱动来自LBW恶化,可能与空气污染等新兴风险相关;其次,医疗可及性比传统认知的产检次数更具预测价值;最后,社区层面因素被长期忽视却贡献近20%变异。研究建议将BPCR教育纳入初级保健,并开发针对意外妊娠的干预方案。
该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为印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3.2提供了精准干预靶点,特别是揭示出社区级妇女教育(而非单纯经济投入)的关键作用。方法学上,首次证实三级因素对ANOs的差异化影响,为其他国家类似研究提供范式。未来研究需纳入更多环境指标,并延长随访评估长期影响。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