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
《Neurology and Therapy》:Efficacy and Safety Analysi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 A Single-Center, Sing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1日 来源:Neurology and Therapy 4.0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针对传统疗法疗效有限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团队通过单盲随机对照试验,证实10 Hz高频经颅磁刺激(TMS)靶向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可显著改善患者头晕症状(DHI评分降低25.4%)及焦虑状态(HAMA-14降低44%),为PPPD提供新型非侵入性治疗方案。
研究采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设计,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眩晕门诊筛选66例符合Barany Society诊断标准的PPPD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10 Hz, 2000脉冲/次)与伪刺激组,进行为期2周共10次干预。主要疗效指标为头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次要指标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和抑郁量表(HAMD-17)评分,随访期达3个月。
研究结果显示,真刺激组在治疗2周时DHI评分即显著降低25.4%,优于伪刺激组的17.6%(p<0.01),且疗效持续至3个月随访期。VAS评分显示头晕程度从治疗前的4.9±1.4分降至2.7±1.1分(1个月随访),证实症状从中度降至轻度范围。情绪改善方面,真刺激组HAMA-14评分在治疗2周后下降44%,显著优于伪刺激组(p<0.05),但HAMD-17改善仅维持至1个月随访期。相关性分析揭示DHI与HAMA评分呈强相关(r=0.650),印证了头晕与焦虑症状的紧密关联。安全性方面,18.2%患者出现短暂头晕,15.2%有头皮不适,无严重不良事件。
该研究创新性证实高频TMS靶向左侧DLPFC可通过调节感觉-情绪整合网络缓解PPPD症状。其临床意义在于:首次提供I级证据支持TMS作为PPPD的独立治疗选择;揭示神经调控技术对功能性前庭障碍的治疗潜力;为开发结合TMS与前庭康复的综合疗法奠定基础。未来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研究验证长期疗效,并探索最佳刺激参数与脑区靶点组合。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