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粱在印尼热带生态区的潜在分布:机器学习助力农业发展新突破

《BMC Plant Biology》:Prediction of Sorghum bicolor (L.) distribution ranges provides insights on potential sorghum cultivation across tropical ecoregions of Indonesia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1日 来源:BMC Plant Biology 4.3

编辑推荐:

  为解决印尼各生态区高粱潜在分布信息有限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利用基于 MaxEnt 的机器学习对高粱在印尼各生态区潜在分布建模的研究。结果显示印尼适合高粱种植的面积占比 28.17%,干旱生态区更适宜。该研究为高粱种植提供重要参考12

  在广袤的热带地区,高粱作为一种兼具主食与药用潜力的植物,备受瞩目。它能在干旱环境中顽强生长,为半干旱和沙漠地区的人们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其丰富的营养成分更是为保障粮食安全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印尼这个拥有多样生态区的热带国家,高粱潜在分布的信息却十分有限。印尼西部生态区湿润多雨,东部则干旱少雨,不同生态区的环境差异巨大,这使得确定高粱在各区域的适宜种植地变得尤为困难。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推动高粱在印尼的合理种植与保护,来自印度尼西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BMC Plant Biology》。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他们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查,在 2024 年全年对印尼各生态区进行考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记录高粱的出现地点。同时,通过文献综述收集高粱分布信息。接着,从 WorldClim 数据库获取 19 个环境变量数据,涵盖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以及从 SoilGrids 获取土壤有机碳和氮等土壤特征数据。之后,运用 Pearson 相关性检验进行多变量共线性测试,筛选出合适的变量。最后,借助 R 平台和多个 R 包,基于 MaxEnt 模型开展潜在分布分析,并利用 AUC 值评估模型性能345

研究结果如下:

  • 高粱出现情况:高粱主要集中在印尼中部的小巽他群岛,在苏拉威西、加里曼丹和爪哇生态区也有分布。而苏门答腊、摩鹿加和巴布亚等生态区的高粱分布较少。高粱多生长在低地,海拔一般不超过 798 米6
  • 模型评估与验证:研究所得模型的 AUC 值为 0.83,表明该模型在预测高粱适宜范围方面表现良好7
  • 重要环境变量:通过百分比贡献分析,发现年温度范围、等温性和最冷月最低温度等九个变量对高粱分布模型贡献较大。此外,土壤有机碳和海拔对高粱生长的贡献大于土壤氮8
  • 环境变量响应曲线:响应曲线展示了各环境变量与高粱出现概率及栖息地适宜性的关系。研究确定了高粱分布区的环境特征,如年平均温度为 25.0 - 26.0°C,年降水量为 150 - 250 毫米等,同时明确了适宜高粱生长的海拔上限为 1,650 米,以及土壤有机碳和氮的适宜范围910
  • 预测高粱适宜栖息地:印尼适合高粱种植的总面积约为 68,527,000 公顷,占印尼总面积的 28.17%。其中,苏拉威西和小巽他生态区的适宜面积最大,适宜比例分别达到 21.53% 和 44.76%;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和巴布亚生态区的适宜比例则较低,均不足 5%11

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首次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全国尺度的高粱潜在分布研究,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研究发现,高粱在印尼干旱生态区的分布受降水影响呈负相关,且高粱耐热,倾向于避开低温高湿地区。气候变量对高粱分布的影响大于地形和土壤变量,其中土壤有机碳对高粱生长贡献较大。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仅考虑了温度和部分环境变量,未来研究可纳入地形、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等变量。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印尼高粱种植规划、资源保护提供了关键依据,对推动东南亚地区高粱研究和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