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biology》:Extracellular Vesicle-Derived miRNAs in Ischemic Stroke: Roles in Neuroprotection,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Biomarker Potential
【字体:
大中小
】
时间:2025年04月01日来源: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biology 3.6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聚焦缺血性脑卒中(IS),探讨细胞外囊泡(EVs)来源的微小 RNA(miRNAs)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这些 miRNAs 参与 IS 病理过程,在神经保护、组织再生方面意义重大,还可能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极具研究价值。
miR223 是健康个体血浆中常见的外泌体来源的 miRNA,在 IS 患者的急性期,其表达显著上调,且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 3 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结局呈正相关,但与梗死体积无关。
miR-126 在缺血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中起重要作用,在 IS 患者急性期,其血浆水平显著降低,且与 Barthel 指数呈正相关,表明较高的 miR-126 水平与更好的临床状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关。
miR-152-3p 在 IS 患者中表达下调,且与临床观察到的卒中严重程度相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其表达最低。miR-134 在 IS 患者发病 24 小时内表达增加,与 NIHSS 评分、梗死体积和不良预后相关,且与炎症标志物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 IL-6 水平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 IS 后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伤。
此外,研究还发现,miR-21-5p 和 miR-30a-5p 在 IS 的不同阶段表达不同,联合检测这两种 miRNAs 可能有助于 IS 的早期诊断和分期。miR-30d-5p 在 IS 患者中表达下调,其可调节炎症反应,可能参与 IS 后的炎症调节过程。miR-125b-2-3p 和 miR-422a 在 IS 患者的亚急性期表达显著降低,其中 miR-422a 在急性期表达升高,可能作为急性 IS 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2 微囊泡和其他类型的 EVs
微囊泡是由多种细胞释放的囊泡结构,内皮微囊泡(Endothelial Microvesicles,EMVs)及其携带的 miR-155 在 IS 患者的急性和亚急性期表达升高,且与 NIHSS 评分、梗死体积和 IS 类型相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患者中表达更高。miR-155 在氧化应激、凋亡和炎症中起重要作用,抑制 miR-155 可减少凋亡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促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生成,因此,EMVs 和 EMV-miR-155 可能作为识别 IS 患者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研究表明,EV 相关的 miRNAs 在区分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类型方面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通过对 IS 患者血浆 EVs 样本的微阵列分析,发现了多种差异表达的 miRNAs,如 let-7b-5p、miR-16-5p 等,这些 miRNAs 可能参与了 IS 的病理过程,可作为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最近对急性 IS 患者中神经元来源的细胞外囊泡(L1CAM 阳性 EVs-L1EVs)的研究发现,其中的小 RNA 谱发生了显著改变,通过机器学习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可利用特定的 8 个小 RNA 特征区分急性 IS 患者,显示出 L1EVs 作为卒中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miRNAs 在多种组织中大量表达,可通过 EVs 释放并被其他细胞摄取,远程调节基因表达。目前的研究表明,多种 EV 相关的 miRNAs 参与了 IS 发病机制的几乎所有方面,包括内皮功能、凝血、炎症反应、微胶质细胞活性、细胞凋亡和增殖等,因此可作为潜在的诊断、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进行广泛研究。
虽然目前关于 IS 中 EV 相关 miRNAs 的数据有限,但它们可能是有用的预后指标。一些人体研究表明,某些类型的 miRNAs 可能是潜在的临床生物标志物,但需要在更大的患者队列中进行进一步研究。此外,由于缺血性病变发展的动态性和 IS 治疗的特异性,未来的研究应不仅关注卒中发病后最初几天和几周内 miRNA 表达的变化,还应关注发病后最初几小时内的变化。然而,由于症状发作时间往往难以确定,许多患者在发病数小时后才入院,这给研究带来了挑战。
尽管 EVs 和外泌体 miRNAs 在 IS 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应用之前,还需要解决上述提到的一些局限性和挑战,如改进实验室方法的标准化、确定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的生物标志物、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以及克服递送难题等,以推动基于 miRNA 的创新在卒中诊断、预后和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