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Biology》:Duckweeds for Plant Molecular Farming: Advanc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编辑推荐:
本文聚焦植物分子农业(PMF),探讨浮萍作为新兴宿主平台的潜力。详细阐述其在生长特性、基因组数据、组织培养、转化技术及重组蛋白生产方面的进展,分析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全面参考。
### 浮萍用于植物分子农业的研究进展
植物分子农业(PMF),又称 “pharming”,是利用植物细胞或整株植物作为表达系统来生产重组蛋白,用于制药及其他领域。自 1982 年重组人胰岛素获批以来,重组蛋白生物制剂在制药行业迅速发展。目前,重组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系虽被广泛应用,但植物分子农业凭借成本低、蛋白稳定性高、能进行人源化翻译后修饰等优势,成为极具潜力的替代方案。不过,传统陆地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存在与粮食作物竞争资源、污染食物供应等问题,因此寻找新的宿主平台至关重要。
浮萍,作为小型快速生长的水生单子叶植物,在植物分子农业领域崭露头角。浮萍有五个属,共 36 种,其生长迅速,种群数量在 1.43 - 4.54 天内便可翻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高生物量产出 。它环境适应性强,在 18 - 35℃、pH 值 4.5 - 8.5 的范围内均可良好生长,多数品种在静水条件下就能繁茂生长,便于培养。浮萍蛋白质产量极高,平均可达 2080 kg/ha/year,远超大豆、坚果和玉米,其蛋白质含量占鲜重的 16 - 42%,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部分品种已被探索用于替代家禽、猪、羊、狗等动物饲料中的动物蛋白 。2015 年,浮萍衍生的蛋白粉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可安全用于人类消费,且浮萍能将蛋白质直接分泌到培养基中,便于提取和纯化,这些优势使浮萍成为重组蛋白生产的理想平台。
在生物技术方面,浮萍取得了诸多进展。高质量的基因组数据是遗传和代谢工程的基础,目前已有三个属(Spirodela、Lemna、Wolffia)的部分物种完成基因组测序与组装 。例如,S. polyrhiza 基因组含 19,623 个预测蛋白编码基因,基因数量较少且重复序列仅占约 15%,利于遗传操作;L. minor 基因组包含 22,382 个蛋白编码基因,其愈伤组织诱导和转化效率高,为基于 Lemna 属的宿主平台开发积累了重要遗传资源;Wolffia australiana 基因组最小,结构最简单,仅有 14,324 个蛋白编码基因,单细胞 RNA 测序数据库也已建立,有助于深入研究细胞功能 。
在组织培养系统上,除 Wolffiella 属外,其他浮萍属均已开发出组织培养方法,主要包括愈伤组织诱导和后续根与叶状体再生两个阶段。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光照条件和培养基成分,显著提高了转基因品系的开发效率。例如,在 Lemna turionifera 的愈伤组织再生过程中,发现 11 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增加,其中环己烷处理可促进再生,尤其在生根阶段效果明显 。
遗传转化技术是生产重组蛋白的关键,目前已开发多种针对浮萍的转化系统。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常用方法,其中愈伤组织诱导法虽转化效率高,但过程耗时较长。因此,研究人员探索了植物体内转化法,如用农杆菌转化受伤或完整的叶状体,能更快获得转化体 。以 S. punctata 为例,利用植物体内伤口法转化抗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单链可变片段(scFv),两周内即可筛选出转化体;W. arrhiza 外植体用潮霉素抗性基因转化,一个月内就能确认阳性转化体 。此外,将完整的休眠芽(turions)与农杆菌共孵育的转化技术,可在两周内获得转基因叶状体,但该方法在某些浮萍物种(如 Lemna 属)中,诱导休眠芽存在一定挑战 。植物瞬时表达系统也在浮萍中得到应用,如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渗透瞬时表达系统,利用马铃薯 X 病毒(PVX)载体,可使目标蛋白在浮萍细胞中高效表达且信号能长时间维持 。
作为分子农业平台,转基因浮萍已成功生产多种重组蛋白,涵盖疫苗抗原和药用蛋白。在疫苗生产方面,2011 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保护性抗原首次在浮萍中成功生产;在禽流感病毒(H5N1)疫苗研发中,L. minor 表达了 H5N1 的 M2e 基因及与蓖麻毒素 B 链融合的 MRTB - M130 ,还表达了血凝素(HA)、ESAT6 - Ag85B (ΔTMD) - 6His、白细胞介素 - 17b 等分别用于对抗不同疾病的疫苗抗原 。Wolffia globosa 表达的麦芽孔蛋白(LamB)可用于鱼类弧菌病疫苗,Lemna aequinoctialis 表达的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 S11 片段可作为口服亚单位疫苗 。在药用蛋白生产方面,约 20 年前,L. minor 就已用于生产人生长激素(hGH)、干扰素 - α2b(IFN)、抗原结合片段(Fab)和单克隆抗体(mAb)等 。此外,还在浮萍中检测到了如抑肽酶、水蛭素、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 - CSF)等药用蛋白 。
浮萍作为生物反应器面临的挑战
尽管浮萍在植物分子农业中展现出诸多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在大规模培养方面,传统的浮萍大规模培养多在室外池塘或泻湖进行,而用于植物分子农业则需无菌且可控的室内系统,以精确调控温度、光照和湿度,确保产量和产品质量 。优化室内大规模培养条件是实现经济可行的植物分子农业的关键,计算技术的进步为模拟和理解影响规模化培养的因素提供了新工具 。例如,对 W. arrhiza 和 L. minor 的培养进行优化建模,可使浮萍生物量增加 1.5 - 2.0 倍,干重中的蛋白质浓度提高 1.5 倍 。此外,搅拌培养条件虽通常不是浮萍生长必需,但对某些物种(如 Lemna paucicostata)可促进氨基酸和次生代谢物的产生,因此需根据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 。同时,浮萍与微生物群落的共培养也值得关注,研究发现浮萍的微生物群落对其生长、污染物去除和气体排放有重要影响,调控微生物群落有望优化浮萍生物量生产 。
在生理和分子机制方面,虽然浮萍能分泌重组蛋白,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深入了解其分泌途径和对环境的生理反应至关重要 。在分泌途径中,蛋白质在核糖体上翻译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修饰,最终运输到细胞外 。研究表明,优化蛋白质运输可提高分泌水平,在浮萍中探索类似策略可能解决分泌瓶颈问题 。此外,蛋白质分泌对环境因素敏感,优化培养条件可提高分泌量 。同时,翻译后修饰(如糖基化)对重组蛋白生产,尤其是单克隆抗体生产至关重要,优化浮萍的糖基化途径以产生人源化 N - 聚糖是关键研究方向 。例如,在 L. minor 中通过 RNA 干扰成功去除植物特异性 N - 聚糖,提高了抗体疗效 。
在遗传资源方面,为充分发挥浮萍作为宿主平台的潜力,开发适合其的遗传资源至关重要 。目前,浮萍中大多数重组蛋白由常用的遗传元件(如 35S 和 mas 启动子)驱动,但这些启动子在单子叶植物(如水稻)中的活性有限 。因此,寻找强内源性启动子对提高蛋白表达水平意义重大 。如 2024 年报道的来自 L. punctata 的 SUCROSE TRANSPORTER 2(LpSUT2)启动子,在抗生素胁迫下高表达,使用该启动子的稳定转化体在 G418 选择下的表达量比使用 35S 启动子高 1.76 倍 。
结论与展望
植物作为重组蛋白生产的平台,在生物制药领域前景广阔,相比细菌和动物细胞系统,具有安全、稳定和成本效益高等优势 。目前茄科植物虽受青睐,但与粮食作物竞争资源的问题突出 。浮萍作为可行的替代方案,在遗传资源和转化技术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 。然而,要充分挖掘浮萍的潜力,还需进一步研究 。未来应重点建立室内大规模生产系统,优化生长模式;开发新型内源性遗传资源;深入研究浮萍的生理过程,尤其是蛋白质分泌机制,从而推动浮萍在重组蛋白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
鎵撹祻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