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ce》:Implantable, flexible biophotonic device for wireless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tumor recurrence
编辑推荐: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植入、柔性的生物光子装置用于无线光动力治疗(PDT)。该装置能有效解决骨肉瘤(OS)术后耐药感染和肿瘤复发问题,克服传统 PDT 局限,在体内外展现出优异抗菌和抑制肿瘤效果,极具临床应用潜力。
### 研究背景
手术是多数实体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骨肉瘤(OS)作为一种位于深部组织的恶性原发性骨实体肿瘤,手术切除后转移和复发风险高,5 年总生存率仅 20% - 30%。同时,术后感染也是一大难题,耐药菌感染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和死亡率,且感染部位易促使肿瘤细胞再定植,进一步提高癌症复发风险。
光动力治疗(PDT)是一种非侵入性、时空选择性高的医疗技术,在多种疾病治疗中有所应用。其原理是光敏剂(PS)在光激发下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活性氧(ROS),氧化损伤周围生物分子,从而消除转化细胞或病原体。然而,目前大型光学仪器的使用受限,可穿戴设备光穿透深度不足,植入式光电器件在电源耐久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挑战。
研究设计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深部组织术后耐药感染和肿瘤复发的无线 PDT 的可植入、柔性治疗系统。该多层贴片式生物光子装置具有重量轻(16mg)、厚度薄(160μm)和柔韧性好的特点,能在宽场、可调电磁场空间中实现向深部病变的可控光能传递。
装置的电源模块包含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电磁线圈,可传输 13.56MHz 的信号。柔性生物光子装置由谐振电路、整流倍压电路和激发光源组成。接收线圈和电容 C1 构成谐振电路用于能量收集,优化电路性能;整流倍压电路由电容 C2 、C3 和肖特基二极管 D1 、D2 组成,能实现输入电压翻倍,为负载电路供电,且能耗更低、稳定性更好。装置采用双环天线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电磁感应效率,还配备蛇形连接的激发光源,可按需调整光源位置。
装置的印刷电路使用聚酰亚胺(PI)基板,与刚性电路板相比更具柔韧性、更薄且更轻。装置由多层材料构成,多层电路板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加速传输速度和增强抗干扰能力。在输出功率 > 5W 的电磁场中,装置可发射绿色荧光,当激发光源距离延长至 2cm 时仍能保持稳定发光,为激活 PS 奠定基础。将装置浸入 PBS 溶液中测试其体内功能,结果显示在至少 60 天内装置保持一致的发光性能,发光强度无明显衰减,证明了其成功封装和长期可靠的电磁感应效率。
光学性能评估
评估生物光子装置的光学性能时发现,其发光强度随能量供应模块功率增加而增强,当输出功率达到 20W 时,发光强度最高(212cd/m2 ),因此后续测试选择 20W 的输出功率。装置在不同位置和角度下都能实现荧光发射,且发射稳定,不受入射角度(30°、60° 或 90°)影响,这确保了在不同体位下 PDT 治疗的有效性。
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选择吸收范围在 460 - 580nm 的孟加拉玫瑰红(RB)作为 PS,它具有高1 O2 量子产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广泛可得,常用于临床眼科诊断和癌症治疗。装置的发射光谱设置在 500 - 580nm,与 RB 的吸收光谱匹配。未照射的 PS 显示稳定的1 O2 特征信号背景,激活 30min 后,1 O2 诱导信号大幅增加,表明有 ROS 产生。
体内实验验证
将柔性装置植入小鼠模型进行体内验证。在小鼠病变部位附近切开,植入柔性生物光子装置,光源对准胫骨部位,缝合切口。植入一个月后,手术切口愈合,小鼠生理状态稳定,装置无结构损坏,植入部位位移极小,表明装置与宿主的解剖和功能特征相匹配,成功实现体内植入且性能长期保持稳定。通过 X 射线成像检查发现,装置固定在病变部位,激发光源位于胫骨上方,骨骼系统和周围组织未受损伤。
对植入装置的小鼠进行行为分析,让小鼠在开放场地(25×25cm)自由活动 20min,记录其活动轨迹和总移动距离。结果显示,植入装置的小鼠与未植入装置的小鼠行为模式相似,总移动距离差异不显著(p = 0.98),表明植入装置对小鼠行为影响可忽略不计。
生物相容性研究
生物相容性是植入式 PDT 的前提条件。使用红外(IR)热成像监测生物光子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发现其在外部环境中连续运行 1h 后,温度变化不明显(从 23.4°C 到 23.8°C);在小鼠模型中连续运行 40 - 60min 后,组织温度虽有升高但幅度较小(从 35.8°C 到 37.0°C - 37.1°C),且在约 40min 后趋于平稳,运行 12h 后对周围组织损伤极小。
对主要组织进行苏木精 - 伊红(H&E)染色的组织学分析,4 周后皮肤和主要器官未观察到明显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表明装置对宿主无不良副作用。研究电磁场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发现暴露于电磁场(20W,12h)的小鼠与对照组在血液学参数(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免疫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肝脏和肾脏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尿酸)上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主要器官结构保持完整,说明该电磁场对免疫系统、血液生化指标和主要器官影响可忽略不计。
体外 PDT 疗效评估
临床上,OS 手术可能导致术后感染,如耐药菌感染。本研究选择代表性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 - 300)、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表皮葡萄球菌,评估装置的抗菌能力。
传统 PDT 设备激光(532nm)直接照射 PS 时,对 MRSA 的杀菌效果 > 99%,但当有 2mm 猪皮屏障时,杀菌效果降至 < 10%。本植入式装置在无光照时,与 PS 共孵育的细菌存活率高;连续照射 PS 12h 后,细菌存活率大幅降低,杀菌效果超 99%,几乎无细菌菌落存活。
通过活 / 死染色观察发现,未照射时细菌呈现绿色荧光,照射后出现大量红色荧光,表明细菌细胞膜结构受损、通透性增加。扫描电镜(SEM)图像显示,经 PDT 装置处理的 MRSA 细胞膜塌陷、出现孔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PS 照射组生物膜受损,杀菌效果显著,与未照射组相比,PS 照射组生物膜的对数减少量为 8.12±0.45(杀灭率 > 99.9%)。
在抗肿瘤性能方面,激光无法透过猪皮抑制 OS 细胞。143B 细胞在黑暗条件下与不同浓度 PS(25、50 和 100μg/mL)共孵育 12h,细胞存活率均高于 80%,表明 PS 的暗毒性较低。而在装置连续照射 12h 后,143B 细胞存活率随 PS 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活 / 死染色显示,黑暗中与 PS 共孵育的 143B 细胞呈现大量绿色荧光,形态正常;照射 12h 后,红色荧光增加,绿色荧光减少,细胞形态收缩变形,表明细胞受损凋亡。
使用 2′,7′ - 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 - DA)探针进行荧光成像,发现装置照射 30min 后,143B 细胞出现明显绿色荧光,表明装置能激活 PS 产生 ROS。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PDT 装置处理组的 143B OS 细胞凋亡率约为 95%,细胞死亡主要归因于1 O2 诱导的凋亡,1 O2 会导致线粒体释放凋亡因子,触发半胱天冬酶级联反应,同时受损的内质网和溶酶体释放钙,加剧线粒体功能障碍。
体内 PDT 疗效评估
建立小鼠胫骨感染模型,通过胫骨内注射 MRSA,植入生物光子装置进行体内抗细菌感染治疗。结果显示,PBS、PS 单独处理和光照单独处理组的胫骨组织出现明显细菌脓肿和分泌物,表明这些处理无法抑制细菌繁殖;而 PS 在连续照射下处理的胫骨部位无红肿和脓性分泌物,说明 PDT 能有效抑制体内骨感染。
X 射线成像显示,PBS 处理组胫骨出现部分骨缺损和明显皮质反应,而 PDT 系统处理组胫骨皮质无明显骨感染迹象,与未感染的胫骨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对处理后的胫骨及周围组织进行 CFU 计数,发现 PBS、PS 单独处理和光照单独处理组的组织中存在大量细菌(7.6 - 11.1×106 CFU/g),而连续 PDT 处理组细菌数量减少约 2 个数量级。细菌菌落图像也显示,PDT 组的活菌菌落极少,证明了 PDT 系统在体内的抗菌效果。
Masson 染色显示,PDT 处理组的组织胶原纤维和肌肉纤维完整,骨组织形态与未感染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H&E 染色显示,PDT 处理组的胫骨组织中性粒细胞积累极少,炎症减轻,而其他处理组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伴有骨组织破坏、侵蚀和坏死碎片,表明 MRSA 感染引发了严重炎症反应,进一步验证了无线 PDT 系统在体内抑制细菌增殖和减轻炎症反应的有效性。
体内抗 OS 治疗效果
建立裸鼠胫骨 OS 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 PBS 对照组、PS 单独处理组、光照单独处理组和 PDT 组。结果显示,PBS 对照组、PS 单独处理组和光照单独处理组的肿瘤体积持续增大,而 PDT 组在注射 PS 并经无线生物光子装置照射后,肿瘤增殖速率显著抑制,肿瘤体积(234mm3 )无明显增加(p < 0.001)。
通过 H&E 染色、TUNEL 和 Ki67 免疫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 PBS 对照组、PS 单独处理组和光照单独处理组的肿瘤组织呈现大量紫色,表明肿瘤细胞处于活跃增殖状态,无明显损伤;而 PDT 处理组的 OS 细胞出现凋亡,增殖受到抑制。TUNEL 免疫染色显示,PDT 组大部分肿瘤细胞凋亡;Ki67 免疫荧光分析显示,PDT 处理组肿瘤组织中 Ki67 表达水平低于 PBS 处理组,进一步证明了 PDT 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展示了一种可植入、柔性的生物光子装置,用于无线 PDT 治疗 OS 手术后的深部感染和肿瘤复发等并发症。该系统克服了传统光电器件组织穿透深度不足的问题,能在体内深部病变部位实现能量传输。装置具有柔韧性和轻便性,适合长期植入体内治疗,对动物行为轨迹无明显影响,植入后主要组织无明显热损伤和免疫反应。
目前报道的植入式 PDT 装置多集中于抗肿瘤应用,而本研究表明 PDT 还可用于治疗骨组织中的耐药 <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